今年以来,湟源县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织牢织密社会救助兜底网的“起针点”,聚焦社会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主动作为当“织针”,创新构思寻出路,在救助方式、救助资源、救助模式等方面精准发力,创新探索实施“社会救助暖心卡”并在全省推广,切实将政府的关心关爱送到困难群众的“床头心头”,有效打通救助服务“最后一公里”,困难群众获得感和满意感不断提升,具有湟源特色的救助服务品牌成功打造。
“暖心卡”既“明白卡”,“一户一卡”简洁明了。秉持“困难群众直观感受到党和政府关怀”的初心,科学、合理设计“暖心卡”,卡面采用象征“温暖”的粉色系,卡片内容直观明了,明确了救助对象家庭基本信息、县乡村三级工作人员信息等,做到困难群众对个人所享受和应享受的政策“心中有数”,遇紧急情况时可第一时间咨询求助,“每户一卡”犹如冬日里的暖阳点亮了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他们托起了“稳稳的幸福”。截至目前,已累计张贴并更新“社会救助暖心卡”4700余张,在册社会救助对象办卡率达100%,实现了暖心政策全覆盖,“暖心卡”效用最大化。
“暖心卡”既“公示卡”,“张贴上墙”公开透明。社会救助工作,涉及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暖心卡”张贴上墙切切实实体现了社会救助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有效发挥了社会监督阵地作用,实现社会救助更安心。救助人员当上了群众“贴心人”,通过梳理填写卡片内容,逐户逐人送卡上门,广泛宣传社会救助政策,面对面交流倾听,深入了解救助家庭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提供精准有效帮扶,政策享受“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困难群众手中。今年7月份,我县民政局工作人员接到一通城北区居民打来的电话,沟通得知他从别人的“暖心卡”获得的联系方式,咨询他的亲戚能否享受救助,经核实调查,此人亲戚系巴燕下胡丹村村民,符合低保对象条件,8月份将其纳入农保二档,实现了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
“暖心卡”既“便民卡”,“一通电话”省时省力。原先困难群众求助层层反映、找负责人难、解决时间久、来回跑、到处跑的问题普遍存在,而“暖心卡”的成功推广拓宽了困难群众与政府的沟通渠道,“被动响应”变“主动倾听”,一通电话就可以实现“零跑动、上门服务”,实现社会救助“零距离”。东峡乡拉尔贯村低保对象于老太太,8月27日晚突发心脏病急需药品,但当晚大雨倾盆,加之疫情防控,其儿子一人需照看老母亲无法外出买药,于是通过“暖心卡”联系到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在多方协调下,于当晚九点多将急需药品送至家中,及时缓解了于老太太的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