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新闻>魅力湟源>湟源风光

    丹噶尔古城

    来源:宣传部  日期:2017-08-28  信息员:昝春梅  签发领导:王永旭  浏览:0次  打印

    丹噶尔古城大街.jpg

    摄影师镜头下的丹噶尔古城

           

    湟源悠久的历史还在这片雄浑厚重的文明沃土孕育了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她就是青藏高原上茶马互市和文化交流的重镇——丹噶尔。她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沉淀着历史的辉煌,记录着岁月的变迁。

    丹噶尔古城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枢纽和军事重镇,也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古城布局严谨的建筑结构,经纬交织的幽幽街巷,结构独特的民居院落,气势恢宏的寺院庙宇,保存完整的“歇家”商号,乃至一片瓦、一块砖、一扇门、一合窗,无不承载着厚重的多元文化信息,展示着边塞古城发展的壮美。

    古城内有镇海协营署、中军督司署、千总署、把总署、丹噶尔厅署等军政机构;城隍庙、关帝庙、玉皇庙、火神庙、文庙、财神庙、龙王庙、金佛寺等庙宇寺院;拱海门、迎春门、腰楼、角楼及仓门街、九间街、北街、南街、庙巷子、灯山楼儿街、隍庙巷子、西城壕、大巷道、南城壕等街巷,还有义学、社仓、牌坊、祠堂等。建筑群落结构独特,风格迥异,院落街巷经纬交织,主次分明,亭台楼阁,雕梁画栋,仍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与气派。

    城内民居则有着北方典型四合院的特色,一般为一进两院或三院组成,有平房,也有两层楼房,多为土木结构,墙面厚实坚固,冬暖夏凉。迎进门为影壁,镶有各种吉祥图案砖雕,房屋前立面多有雕刻和绘有色彩朴素、寓意深刻的各种装饰图案,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

    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百年的商业贸易,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使丹噶尔成为商业、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

    丹噶尔古城是茶马商都。丹噶尔为丝绸之路要塞,唐蕃古道驿站。开元23年唐王朝与吐蕃在今日月山设立了青藏高原上的第一个“茶马互市”。明清时期“茶马互市”逐渐移到丹噶尔古城,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贸易集散地。京、津、晋、陕、甘等地的商人、工匠纷至沓来;英、美、俄、德等国的商人纷纷开庄设行,开展金融业务和商业贸易。同时,在丹噶尔古城形成了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从事汉藏贸易的“藏客”,他们足迹遍及西藏、新疆、陕西、山西、天津以及印度、尼泊尔等地,开辟了“藏商”之路。为确保丹噶尔的商业贸易,乾隆九年(1744年),清王朝还在古城设立了丹噶尔守备署,道光九年,设立丹噶尔厅,主薄升格为抚边同知,厅署同知为六品衔。至民国十三年(1924年),拥有大小商户及手工业1000余户,贸易总额达到白银500万两以上,商业贸易达到高峰,丹噶尔也有了“茶马商都”、“小北京”的美称。

    丹噶尔古城是一座军事重镇。据记载,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到清雍正初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并设丹噶尔营,驻扎参将一员,千、把总共三员,建参将署一、千总署一、把总署二及演武厅、军火库、火药局、草场等。道光三年(1823年)将丹噶尔营升格为镇海协营,驻副将一员,负责环青海湖等地的军务,并保证丹噶尔商业贸易的正常进行。历史上在丹噶尔营、镇海协营任职的副将有14名、副总有17名、参将有7名、都司有29名,千总有4名,把总有31名,足见其军事地理位置上的重要,丹噶尔是名符其实的“兵城”。

    丹噶尔古城是宗教胜地。古城得名于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东科尔。清顺治五年(1648年),东科尔寺从西藏迁至古城东百米处,成为青海和西藏声名远播的寺院。以后古城内又修建了城隍庙、金佛寺、火祖阁、玉皇庙、关帝庙、财神庙、北极山群庙、清真寺等,这些寺院庙宇建筑宏伟,布局严谨,刻镂精致,壁画精美,把儒、道为核心的汉文化,以藏传佛教为核心的藏文化和伊斯兰教为核心的回族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然而,悠悠岁月,风吹雨打剥蚀了楼台朱颜,“茶马商都”日渐失去往日的繁华。

    为延续古城文脉,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湟源县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旅游名省”的发展战略,勇于实践,在全省旅游发展大格局中积极担当重要角色,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丹噶尔古城进行了保护性开发,旨在将古城打造成为集独特的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商业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和建筑艺术为一体的文化古都和兼有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商贸交易功能的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夏都西宁旅游圈和青海湖旅游圈上的重要节点。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丹噶尔古城保护开发已完成一期工程,并于2009年5月份正式对外开放。开放以来,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收入880万元,吸纳1200余人在古城就业。

    项目实施期间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省委书记强卫多次到古城考察,围绕提升古城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吸引力,以及民间民俗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文化活动的策划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对湟源近几年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省旅游部门从规划到项目的实施始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如今,踩着青石砖铺就的路面,行走在气势宏伟、飞檐琉璃、刻镂精致的丹噶尔古城,似乎又感受到昔日“茶马商都”、“小北京”的繁华和辉煌。街道路两旁复古的“玉源阁”、“玲雅轩”、“贤源祥”、“乾泰永”、“宏鑫典当”等老字号商铺内,展示着湟源排灯、皮绣、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品。演艺厅内,“羌风流韵”原生态乐舞使人领略古羌乐舞的古风遗韵。丹噶尔厅署衙升堂断案表演,再现出古代官员办公问案的情景。

    同时,还有城隍祭拜、丹噶尔署衙巡城、文庙诵经等活动,展示出古城独特的地域民俗文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