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新闻>政务要闻>媒体报道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青海湟源县小高陵村:“红色基地” 架起小康路

    来源:学习强国青海学习平台  日期:2021-03-23  信息员:倪晓颖  签发领导:  浏览:0次  打印

    透过黑白老照片,湟源县和平乡小高陵村的乡亲们认真寻找自己或父辈的身影:日月山下,青藏路旁,旌旗遍插秃岭,人海漫卷荒坡,植树造林修梯田。

    经过岁月的洗礼与沉淀,小高陵精神——这份老一辈人铸就的荣耀,如今依旧是这片红色热土上沉甸甸的财富。

    时代在更迭,但小高陵人骨子里流淌的那股子执着的精神没有变。60年后的今天,登临小高陵村四周的山坡地,眼前尽现青山绿水碧连天、层层梯田连九霄的壮丽景色。上山的村庙已荡然无存,但那两棵祖先种下的柳树还在,在春风里返青抽枝。当年的驮队已了无踪影,穿过村子的109国道上汽车穿梭往来。坐落在沟口的一片新村,灰墙红瓦,炊烟缭绕,房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在阳光下熠熠闪亮,仿佛能听见它们在诉说着小高陵的过往岁月和未来畅想。

    当年,小高陵村的原党总支书记李积福,和数百村民一道,种树苗、挖梯田、办砖厂……用半个世纪的艰苦奋斗,在日月山下,竖起了一面“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大旗。斗转星移,曾经的少年已变成耄耋老人,但他的儿子已经接过了带领小高陵发展的接力棒。

    “红色是小高陵的底色,我心中的小高陵精神,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艰苦奋斗。”李积福的儿子、村党总支书记李明海肩上的担子,可不比他父亲当年轻松。

    2017年随着环保督察工作的进行,小高陵村主动关停了砖厂和花岗岩厂,集体收入一夜“归零”,从老一辈人手中接过的这碗饭不能吃了,一切都得从头再来,这可愁坏了李明海。

    “当了就当好,当不好就别当!”在李明海一筹莫展的时候,李积福对儿子的这番话,好似一记响亮的鞭子,抽打着新一届小高陵村“两委”班子,必须有所作为。

    就在这时,湟源县委县政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为小高陵指了一条发展新路,依托小高陵精神,打造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就这样,新一代的小高陵人认认真真做起了新时代的小高陵篇章。

    李明海规划的红色旅游,一边要建立起党员培训教育基地,一边要发展生态田园的休闲旅游。“全村党员和村民都非常支持,而且现在政策对发展旅游的扶持力度也很大,时机很好。这块搞好了,不仅传承了我们的精神,也对村里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带动作用。”李明海信心满满。

    他带领村民开始探索“党组织+公司+协会+农户”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致富新模式。通过盘活集体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群众和村集体“双赢共富”。以“红色股份”探索村企联建、共建模式,让群众参与经营,公司统筹管理。以免费提供摊位或给予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群众开办农家乐、农家客栈。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投资4500多万元的小高陵红色基地已具规模,各项基础建设基本完成。“上午组织大家学种地,中午自己做饭吃,下午拓展训练和上党课。这样的红色体验教育很有吸引力,一到春天就开始有订单排队啦。”李明海兴奋地说,为了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小高陵基地为4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岗位。“除了清洁、服务等工作,培训学员种地时还可以当教员,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收入,非常乐意干!”

    一道道岭来,一条条沟,山还是过去的山,但山里的景致已大不相同。一边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区”,一边是“农村集体经济‘破零’示范区”。如今,凭借着红色教育、红色旅游、马路经济、养殖业和劳务输出齐头并进,小高陵人均收入达到13200多元,领跑全县平均水平。而在李明海看来,村上的整体发展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小高陵红色教育基地已经实现了从贫穷到致富的蜕变。

    “未来的小高陵村,要深入落实省上‘一优两高’的要求,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红色旅游和产业结构调整,小高陵人再一次以‘敢为人先、实干善成’的精神,强基础、聚实力、谋发展,阔步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李明海坚定地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