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专题>循环农业>乡村振兴

    湟源:“三乡工程”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西海都市报  日期:2021-09-14  信息员:admin  签发领导:  浏览:0次  打印

    新闻摘要: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大石头村,利用自然资源打造以玻璃栈道为特色的宗家沟乡村旅游景区;东峡乡拉尔贯村盘活村庄民居资源发展农家乐,增强村庄发展活力,实现村民增收;申中乡前沟村利用林地资源打造树莓山庄,带动村民就业和增收……湟源县结合县域实际实施“三乡工程”,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提档升级”,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乡变化中提升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日月山下...

    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大石头村,利用自然资源打造以玻璃栈道为特色的宗家沟乡村旅游景区;东峡乡拉尔贯村盘活村庄民居资源发展农家乐,增强村庄发展活力,实现村民增收;申中乡前沟村利用林地资源打造树莓山庄,带动村民就业和增收……湟源县结合县域实际实施“三乡工程”,推动全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提档升级”,加快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家乡变化中提升幸福感、满足感、获得感。

    微信图片_20210914091921.jpg

    日月山下 “二十四个庄廓”促发展

    从湟源县城行驶23公里,汽车驶入日月藏族乡兔尔干村。土夯墙、生土砖,一排排别具一格的民宿让人眼前一亮。“二十四个庄廓”,门口六个大字让人充满了好奇。

    这是怎样的庄廓?带着疑问走进这家民宿,工作人员汪明春正忙着招待客人。今年25岁的汪明春是西宁人,大学所学专业是旅游管理。今年6月,得知位于湟源的“日月山下二十四个庄廓”急需人才,他毅然下乡加入了振兴乡村的队伍。

    跟随汪明春的脚步,我们穿梭在24个庄廓之间。院子里鸟语花香,每一个庄廓都有一个特别雅致的名称。“二十四个庄廓”负责人商城介绍,庄廓的名称来源于词牌名。除了住宿的房间,院内还有篝火场地、酒吧咖啡厅等。

    微信图片_20210914091925.jpg

    在咖啡厅,史可玲熟练地给客人磨咖啡。史可玲是寺滩村人,一年前,她还是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平时除了做家务,就是专职带孩子。今年4月,史可玲通过乡政府的牵线到“二十四个庄廓”工作,每个月工资能拿到3000多元。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电脑知识、磨咖啡、泡茶、编织等,这些基本是汪明春教给大家的。”史可玲说,在家门口就业,既能赚到钱,又能照顾孩子,她很满意。

    2018年,依托昆仑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兔尔干村引进青海文旅投资有限公司,打造“日月山下二十四个庄廓”项目,逐步形成集“旅游+科技”“旅游+农牧观光”“旅游+庭院庄廓”“旅游+康养”“旅游+教学实践”五位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格局。

    商城介绍,旅游旺季的时候,生意很火爆,每个周末24个庄廓全部预订满,游客的评价也不错。“日月山下二十四个庄廓”项目从前期的建造到如今的运营,吸纳周边不少村民务工就业,鼓了乡亲们的钱袋子。

    “二期项目已规划落地,我们打造的不是小范围旅游,而是带动附近村庄共同发展,也在不断吸纳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商城说,他们将深度挖掘和整合日月山周边各类资源,最终实现宜居、宜创、宜业、宜游、宜享的日月小镇。

    微信图片_20210914091929.jpg

    白手起家,他成为致富路上的领路人

    走进巴燕乡下胡丹村,村里的老人正在“敬老食堂”就餐。“孩子们平时比较忙,不在身边。我年龄大了,一个人的饭又不好做,在这里吃饭,一顿只需要一元钱,还能和老朋友们一起聊聊天,挺不错的。”一位就餐的老人说。

    这是湟源县首家“敬老食堂”,是创业能人付有太为下胡丹村的老人们建的。付有太是土生土长的下胡丹村人,今年是他创业的第十一个年头,多年来,在他的带动下,下胡丹村一年一变样。

    2010年,外出打工的付有太积累了一些资金,决定回乡发展为家乡做点事,得知种植青饲草的市场广阔,他决定试一试。

    为了学好技术,付有太三天两头跑到相关部门向技术人员请教,从最初的种植到施肥、除草、收割,每一步都不敢马虎。

    2012年,全村青饲草种植的总收入达35万元,但付有太并没有止步于眼前的成功,而是不断改进种植青饲草技术,继续寻找带动农民致富之路。2016年,他自筹资金成立湟源有太养殖专业合作社,入社会员109人,创造就业岗位15个,年可创收产值净利润100万元以上。

    作为一名老党员,付有太不仅在增收致富上当群众的领头人,同时又成为群众奔小康的领路人。在合作社运行过程中,他将农户以往废弃的农作物秸秆回收以后,变废为宝,为群众寻找了一条绿色增收渠道。

    2017年,付有太开始种植当归、玉米等,带动务工人员4000余人次,扩建场房棚舍带动村民40多人,带领村民共同发展致富。

    每当提起能人付有太,村民总是赞不绝口。“他总想着怎么带大伙赚钱,如何让村子变富,是我们村里年轻人的榜样。”一位老汉说,付有太在农民中树起了一面带头致富的旗帜,也成为更多创业者的标杆。

    村集体企业,让900户人家增收

    9月7日上午,位于大华镇池汉村的湟源县池汉宏发家具建材市场内,家具店、电器店、木材厂……走进每一家店铺,工人们都在忙碌。

    在湟源利程洗涤服务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工作人员刘顺琴和同事们在清洗酒店的床单、被套。58岁的刘顺琴在这里打工已经有两年时间了,提起如今的生活,她乐滋滋地说:“每天从家里步行10分钟就到了上班的地方,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呢。”

    池汉村在县城近郊,全村有900多户人家,人多地少。2015年,池汉村被评定为贫困村,但短短几年时间,池汉村的村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脱贫,解决了人多地少的发展瓶颈问题,还为整个村庄带来了全新的变化。

    村子距离县城很近,可以发展商贸物流园。村“两委”紧抓优势,2018年通过招商引资,仅用4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价值3000万元的商贸物流园家具建材市场。

    2019年,池汉村申请到了1192万元国际农发扶贫基金项目款,继续扩建物流园,从扶贫车间、商铺到园区内的基础建设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池汉村党支部书记何宗先说,如今,村里有70多户农户因项目建设受益,20名建档立卡户实现就近就业,并辐射带动周边村镇经济社会发展。依托物流园区发展,截至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累计高达123万元。

    池汉村又先后建成50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廉政文化广场、村级曲艺活动中心、篮球场等文娱场所。“村民们自发组建了曲艺队,平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逢年过节还义务演出。”村民老鲁说,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了,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日子越过越红火,大家的幸福感、获得感更足了。

    四十项措施,助推“三乡工程”

    对回乡下乡人员领办加工车间,吸纳脱贫人口就业并达到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可按稳定就业1人奖补500元的标准进行奖补。

    对于规划保留村,鼓励市民经依法批准对租期10年以上农房进行修缮或翻建,房屋产权保持不变。鼓励市民下乡以租赁、合作方式充分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休闲创意、养老养生农家乐、小型加工项目等产业,给予5万至10万元贴息贷款金融支持。

    鼓励“市民下乡”租赁农村空闲农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销售本地特色农畜产品的,优先申请省级商贸服务业项目支持;开展农村电商服务的,优先考虑设置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村级服务点。

    对利用农村空闲农房发展乡村旅游接待点、协议期在3年以上,取得个体营业执照和餐饮业食品卫生许可证,达到青海省乡村旅游星级划分与评定三星级以上标准的经营户,按三星级1万元、四星级5万元、五星级10万元的标准进行奖补。

    ……

    四十项措施助推湟源县“三乡工程”,乡村振兴的步伐跑出加速度,湟源县还依托丹噶尔古城、日月山景区等现有旅游资源,实施城乡全域旅游“提档升级”。着力打造小高陵红色旅游基地、宗家沟乡村旅游景区、下脖项乡村休闲旅游景区、前沟村休闲观光旅游景区、兔尔干乡村特色集镇等乡村旅游项目,投入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民宿开发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服务功能,将湟源打造成西宁市乡村旅游和自驾游目的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