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立足县域资源禀赋,紧扣游客休闲避暑需求,创新推出“避暑+”发展模式,通过专班推进、试点引领、政策赋能等举措,推动“清凉经济”成为发展新动能。全面摸清底数,建立避暑民宿资源台账聚焦文化体验、避暑养生维度发放500余份避暑房需求问卷,精准梳理文化体验游、家庭式乡村避暑、短期差旅商务需求群体,全面排查县域房产资源,对全县有意愿改造为避暑房的房源进行登记,依次与开发企业签订康养战略协议,统筹建立避暑房资源储备库。现阶段全县共有存量住房641套,其中周边配套设施完善的高品质存量房有382套。同时,修订完善《湟源县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奖励办法》,加大政策激励力度,推动民宿服务标准化、特色化发展,打造具有湟源特色的避暑民宿品牌矩阵。
深挖古城文脉,突出避暑民宿文化属性以丹噶尔古城为核心,全力推进“丹城宿集”项目建设。该项目规划总投资9072万元,占地面积9683㎡,分为十期建设,预计建成后可提供150间高品质客房。项目深度融合非遗活化、古建栖居与高原清凉气候,依托“唐蕃古道・日月湟源”文旅IP,致力于将“丹城宿集”打造成“可触摸历史的避暑胜地”,推动民宿从单一住宿功能向民俗文化避暑目的地转型升级。目前,已成功引入全省首家“花筑”“大乐之野”等高端民宿品牌入驻。一期、二期工程已建成投用,12间客房投入运营后,接待游客超1100人次,其中省外游客占比达80.8%,实现收入18万元;三期、四期工程预计8月底前竣工投用,后续6期工程将在2026年底前陆续建成。
活化乡村资源,构建避暑民宿建筑群落依托“日月山下二十四庄廓”国际太阳能建筑设计竞赛获奖落地项目,打造独具特色的避暑民宿建筑群落。该项目占地9.8亩,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总投资2700万元,包含29栋主体建筑,其中24栋用于住宿,设有68间客房,可同时接待约120名游客(目前46间客房已投入使用,可接待100人左右)。通过创新“旅游+庭院庄廓”“旅游+康养”“旅游+教学实践”模式,不断丰富避暑体验项目,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有效推动“清凉山水”资源向“避暑经济”转化。2024年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1000余人,实现综合收入43.7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