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巴燕乡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精准盘活各类闲置资产,巧变“包袱”为“财富”,让“沉睡资产”成为“增收活水”。
近日,巴燕乡莫合尔村帮扶车间已到竣工收尾阶段,伴随着缝纫机工作时的嗡鸣声,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最后的调试。“我们的帮扶车间总投资200万元,建设完成后预计可带动我村及周边村30人实现就业,人均年增收2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8万元左右。”巴燕乡莫合尔村党支部书记黄永录介绍说,这座崭新的厂房是在莫合尔村闲置幼儿园旧址上新建的。随着学校的集中整合,原莫合尔村幼儿园长期闲置,院内杂草丛生。“怎样让闲置沉睡资产‘活起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成了莫合尔村乡村振兴路上绕不开的难题。村党支部书记黄永录积极组织村“两委”成员、群众代表赴外观摩“取经”,在与乡党委及相关职能部门、联点帮扶单位多次讨论商议后,决定构建“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新建帮扶车间。
想在深处、干在实处。在巴燕乡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积极争取有效衔接资金项目,在莫合尔村幼儿园旧址新建帮扶车间一座,厂房占地面积700平方米,购置编织袋加工缝纫机、打包机、叉车等设备30余台(辆),并通过以老带新、岗前培训等形式,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销路上,巴燕乡莫合尔村委已和青海波航集装袋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合作协议,每缝制一个编织袋,给予0.5元的工资报酬,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雇佣莫合尔村村民,并配合执行辖区范围内脱贫人员的扶持政策,每年按照生产量向村集体缴纳收益金。
随着帮扶车间的建成,莫合尔村的闲置资产焕发新生,不仅为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和增收希望,也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这一成功实践,是巴燕乡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的生动缩影,也为其他乡村盘活闲置资产、实现产业兴旺提供了有益借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巴燕乡将有更多 “沉睡资产” 被唤醒,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 “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