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新闻>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公共文化服务

    民间文艺团队助推湟源公共文化服务提质升级

    来源:湟源县文化馆  日期:2024-01-15  信息员:admin  签发领导:  浏览:0次  打印

    随着乡村振兴步伐的加快和文化惠民政策的实施,湟源县涌现出众多群众组织的民间文艺团体,他们长期活跃于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社区广场、大小文化舞台,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

    规范管理,民间文艺团队规模不断壮大

    一是制定详细的《湟源县民间文艺团队管理办法》,对县域内的民间文艺团队进行了调查摸底,掌握团队规模、人员构成、活动开展等情况,为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明确民间文艺团队的注册、组织、活动、财务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团队的运作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规范。定期对民间文艺团队进行评估,了解团队的运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和改进。对表现优秀的民间文艺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团队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和影响力。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有效地落实民间文艺团队管理办法,促进民间文艺团队的健康发展。湟源县现有民间文艺团队有64支,其中广场舞团队24支,花儿演唱团队3支,戏曲团队4支,综合性演出团队9支,合唱团队2支,曲艺表演团队20支、皮影戏团队2支。加入西宁市民间文化协会的团队为33支,其中三星团队2支、二星团队1支、一星团队为6支。二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按照县政府《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积极组织申报工作,按照团队奖补与作品奖补两种奖补办法,细致梳理全县文艺团队的情况,从团队基本建设、作品创作、获奖荣誉、未来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综合分析,为符合《奖励资金办法》的8支团队拨付奖补资金22万元。

    加强培训,提高民间文艺团队创演水平

    一是为民间文艺团队提供培训和指导,提高团队成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县文化馆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培训,邀请省内著名曲艺名家现场指导,从唱腔的运用、唱词的把握、唱段的选择、舞台上的身形步伐的配合、器乐的演奏等全方面的提升,进一步促进现有曲艺爱好者的演绎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2023年开展曲艺专项培训班4次,培训人数达到1000人。2023年开展专项曲艺展演活动4次,向市文化馆推送优秀节目三个,均获得最佳表演奖。二是在团队建设中,注重文艺人才的培养。通过发挥“传帮带”的作用,让经验丰富的文艺工作者传授技艺和经验给年轻一代,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同时,各团队极鼓励吸纳青年文艺人才加入到文化建设队伍中,为我县文化创新注入新鲜血液。重视青年文艺人才的培养,借助年轻人才的力量,带来新的创意和活力,为文化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三是按照西宁市民间文艺团队管理办法的要求,规范团队在演出、场地、器材、档案资料等方面的管理,发挥好文艺团队在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的主力作用。

    举办活动,搭建民间文艺团队演艺平台

    一是立足良好的曲艺资源,县文化馆整合全县曲艺艺术人才,组建一支近百人的大型曲艺队,精选经典曲牌,合理编配器乐,编写曲牌连奏,小调连奏等曲目,多次在湟源县一年一度的香包艺术节、排灯艺术节、国际摄影节以及村晚上亮相,更是在全国大型活动的全网直播中赢得好评。二是引导民间文艺团队利用旅游资源创造盈利性收入,如活态非遗进景区,借助丹噶尔古城的旅游资源,在明清老街建设花儿传承基地,让传统艺术融入古色古香的氛围中,让青砖石瓦在岁月的声音中活起来,逐步形成展示非遗保护成果,传承非遗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三是转变思路,大胆创新,打造河湟曲艺剧《歌从湟水来》。将“曲艺”这种传统、小型坐唱艺术搬上大舞台,以剧目的形式展现曲艺艺术魅力。深挖湟源故事,邀请著名导演、编剧、音乐、舞美等组建剧目主创团队,从全县曲艺人才中挑选能力较强、舞台表现力丰富的演员,扮演剧中人物,为打造高原曲艺之乡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这些团队每年不断更新作品,紧跟实事,创作出许多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曲艺作品,并依靠这些优秀的作品在省内外各项展演比赛中斩获佳绩,为展现湟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形象,推动旅游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友情链接
    西宁"码上减负"
    线上问题检索反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