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湟源县公安局紧密结合辖区实际,多方面联动探索,采取有效措施,有效保障了全县道路交通秩序安全良好。
创新基层治理方式全面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能力
一是优化警务运行机制。以公安机关“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为契机,结合县情实际整合警力资源,成立4个中心派出所,设立3个片区交警中队,探索实行派出所与交警中队“所队合一”机制,并专门设置辖区交警巡逻组、事故处警组,推动警力向路面下沉,全面夯实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础。2024年1至9月份,全县道路交通事故总量下降40.8%。二是调动多方力量共治。打造“路警联动、警城联动、管养联动、警保联动”等四联机制,不断压实道安委部门主体责任,探索实行公安、城管、路政等多部门联合执法,有效解决县域违章停车、占道经营、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实现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从主管部门单打独斗上升到源头治理、部门共管、齐抓共进的转变,全县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运转轨道。三是积极探索勤务模式。根据辖区道路网络、车流量时间段及节假日重要道路交通特点,先后推出“潮汐勤务”和“假日勤务”等新型勤务模式,以“潮汐勤务”时间精准、有效疏导,“假日勤务”警力精确、全面宣防的特点,做到固定守点和流动巡逻相结合,实现高峰、平峰交通疏导无缝对接,全面加强昼夜城区交通管理,有效扩大管理覆盖面,延长路面有警管控时间,确保道路交通秩序进一步规范。
强化特殊区域治理全面规范辖区街道路面停车秩序
一是全面开展交通违法整治。以“减量控大”为工作目标,常态化开展交通秩序整治及电动车综合整治和行人违法整治等专项整治行动,设置16处临时检查点,严查酒驾醉驾、涉牌涉证、非法运营等重点违法行为,始终保持对城区道路各类显性交通违法的高压严管态势,全力推动车辆源头“隐患清零”工作有效落实。二是采取限时停车政策。针对县城东西大街、南北大街等7条车辆通行量较大路段设置为“严管街”,对丹城华府、滨江花园和丹城佳苑等12个小区门口沿线实行白昼化停车管理模式,实行当日20时至次日7时可在路段两旁临时停车的交通管理措施,并发布交通停车公告,以人性化执法方式引导规范停车,进一步保障车辆拥挤路段停车规范。三是积极联动扩建车位。按照“全面覆盖、应划尽划”的原则,与城管部门协调,在城台大道和北环路施划167个路内停车泊位,设置3个引导标志,进一步挖掘道路潜力,有效缓解主要通行道路停车难问题。
加强智慧交通应用全力提升城市道路设施保障水平
一是以“电子警察上街站岗,智慧后台管理控制”的理念,组建道路交通管理监控网络,在城市主要道路和十字路口等交通重点和复杂区域增设15组电子警察设备,优化17处信号灯控制时间,实现了对车流量和交通违法行为的全时空、全方位覆盖和及时监督提醒。二是积极筹备资金对县城中心十字路口等3个路口人行横道信号进行改造,安装3套带有行人过街语音提示功能的信号灯,对路面行人进行全天候、全时段的安全警示,有效确保重点路段行人和车辆秩序规范。三是针对国道109线董家庄路口汇聚国道109线和G6京藏高速的交叉路口车流量较大、过街行人不规律的安全隐患,启动首个“行人过街自动感应式信号控制系统”,通过设备实时检测路口车流量,自动优化交通信号配时方案,提升路口通行效率。四是针对今年夏季旅游高峰期,根据县城石刻广场十字路口交通流早晚高峰、平峰、夜间及过渡时段的变化规律,组织实地调研,精细划分信号控制时段,设计更加符合各时段交通流运行特点和管控策略的配时方案,进一步提高了该路口的通行效率,有效解决重点广场交通拥堵现象。
加强交通安全引导全力提升为民服务力度
一是推进普法宣传。借助“五队一体·丹城枫警”勤务模式,积极发挥“警格+网格”双网融合联动工作机制作用,以乡镇政府和派出所为核心,以街面巡防为重点,充分发挥全县社区民辅警、村警、网格员宣传引导作用,通过微信群转发、融媒体宣传等途径开展宣传活动1200余次。二是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运用“湟源融媒”“湟源公安”等媒介,积极宣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并以交通安全典型案例来以案释法、以案示警,今年曝光无证、酒驾的严重交通违法驾驶人5次23人次,进一步拓宽延伸普法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三是加强公益联动力度。在加大农村、学校、企业和寺院等“八进”交通安全宣传的基础上,借助餐饮门店、商铺、加油站和其他单位的户外显示屏、住宅小区楼宇电视滚动播放交通公益宣传信息27次。四是积极推行便民利民措施。依托“放管服”改革,不断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积极实行“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阳光警务,依托“交管12123”平台全面推行交通事故快处快赔,优化车驾业务窗口,多面拓展服务功能,推动车驾业务一站式办理,换证业务网上办理,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谋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