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青海省西宁市商务局主办、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青海中心承办的“从绿色有机看西宁优势”媒体调研采访活动2024年7月15日至19日在西宁市举行。7月18日,中经总网·中经在线等20多家媒体记者们走进位于西宁市湟源县的丹噶尔古城,感受这座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的魅力。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交汇,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明清时这里曾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茶马互市”。当年,全国乃...
青海省西宁市商务局主办、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青海中心承办的“从绿色有机看西宁优势”媒体调研采访活动2024年7月15日至19日在西宁市举行。7月18日,中经总网·中经在线等20多家媒体记者们走进位于西宁市湟源县的丹噶尔古城,感受这座民俗特色旅游目的地的魅力。
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交汇,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在这里穿越,明清时这里曾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茶马互市”。当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人来此进行贸易,开设商行。百年的商业贸易,见证了汉、藏、蒙古、回等多民族在这里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并在此创造了色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也在高原创造了商业奇迹!
丹噶尔,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城,被世人称之为“海藏通衢”“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
丹噶尔古城是青海省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交汇之地。古城内的建筑、街道、格局等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逛古城、品美食、享文化……
丹噶尔是湟源的旧称,意为两水交汇处的城堡。丹噶尔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占地25万平方米,主街长800余米,清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设丹噶尔厅,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名为湟源县。丹噶尔从唐朝开元年间设“茶马互市”,到清朝嘉庆、道光之际,民族贸易日渐昌盛,成为西部地区的贸易重镇和畜产品集散地,素有“环海商都”之称。清末民初,英、美、俄、比等国商人,以及京、津、晋、陕等地巨商大贾来此驻庄开行,商贸繁盛,被誉为“小北京”。城内商铺民房错落有致,各式建筑风格古朴,街巷纵横交错,交通便利畅达,为明朝以后丹噶尔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目前,景区由拱海门、城隍庙、丹噶尔厅署、仁记商行、文庙、昌耀诗歌馆、湟源皮绣馆、镇海协营、丹噶尔演艺厅、迎春门、火祖阁、南城墙和24个传统民俗院落组成主要建筑群。
2009年,丹噶尔古城被人民网评为“中国最具民俗特色的旅游目的地”,2010年被全国旅游景区评定委员会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被西宁市评为“西宁八景”之一、“西宁最美街道”和“平安景区”。2021年4月丹噶尔古城东西大街、丰盛街-万安街,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历史文化街区”,10月被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11月被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评定为首批“西宁市文化旅游消费示范街区”。2022年11月被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评选为第一批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
丹噶尔古城内排灯、皮绣、陈醋等非遗产品丰富,每年举办丹噶尔民俗文化旅游节、丹噶尔腊八节、排灯艺术节等大型民俗文化旅游创意活动,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到访。
①拱海门
丹噶尔古城的西城门,意为拱手西海,表达人们对西海(青海湖)海神西王母的恭敬之意。历史上青海有祭祀西海海神西王母的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西王母诞辰日举行盛大的祭海仪式,整个祭祀活动由丹噶尔商会承办。丹噶尔是祭海会盟的始发地和大本营,祭海队伍从这座城门出发踏上神圣的祭海之路,祭拜西海神,会合誓盟前,故取名“拱海门”。
②城隍庙
修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是西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城隍庙之一,也是中国最西边的城隍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以均衡对称方式,依次布建照壁、山门、钟鼓楼、戏台、牌坊、正殿、寝宫等,东西配殿和大殿内墙保存有近300平方米的大型清代壁画。该建筑群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气势宏伟、刻镂精致、轮廓规正,糅合了汉藏民族文化元素,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丹噶尔地处农牧交界和茶马互市中心地区的特点。
③博物馆
湟源县博物馆,成立于1983年1月,重要藏品以湟源县大华中庄墓地出土的青铜器及骨器最具特色,其镇馆之宝卡约文化的“犬戏牛”鸠杖首,表明狩猎、畜牧业在卡约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相传是西王母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
④仁记商行
清末民初,湟源年贸易额达到了300万两,是当时西宁府的六、七倍,先后有英国、俄国、美国、比利时等国的商人来此驻庄设行,进行商业交易和金融业务,比较著名的有泰兴、仁记、泰和、怡和、居里、瑞记、美斯、瓦里等八家洋行。其中,仁记洋行便是当年英国人代办一种叫“西宁白”的羊毛的旧址,这是一栋有着罗马柱和穹顶窗棂的西洋建筑,在这里可以看到当时各国流通的货币以及贸易活动和生活的场景。
⑤李耀庭故居
李耀庭湟源县立达村人,世家务农生活贫困,先后在乾泰永商号、川商家当了伙计,勤奋自学精明能干,三年间就学会了记账、核算等商业基本技能,没过几年业绩卓著,誉满环海地区,脱离原“东家”商号,另起炉灶独自经营。1895年,二十七岁的李耀庭已成为丹噶尔知名的富商,1913年前后,李耀庭以数十万两银元的资本,分别在西宁、湟源、乃至天津开设商号,经营皮毛购销及畜产品出口生意,其商务活动远到西藏、京、津地区。作为湟源首富的李耀庭也热心公益事业为家乡办了不少好事,1918年修建第一高等小学堂时他捐银八百两;1926年又捐银一万两作为县教育基金。
⑥朱绣故居
朱绣字锦屏,湟源县人,少年时就读于杨治平所办的私塾,是杨治平先生得意门生之一。虽家境贫寒但学习勤奋,通晓蒙藏语言,博学广识。甘边宁海镇守使幕僚黎丹赏识朱绣之才,着意培养让他以道署参议员的身份,赴内地各大城市学习考察。回到西宁后,他涉足政坛,精通“边事”(边防事务)成为黎丹的幕僚(道署随员)。1919年一战结束后,英国抛出“西姆拉会议草案”,阴谋分裂我国西藏领土,黎丹便保荐朱绣为入藏谈判使节。这次入藏朱绣肩负着重要使命——联络西藏上层维护国家统一。经五个月的艰苦会谈,终与达赖等西藏上层人士达成“倾心内向,拥护中央政府”的意向,粉碎了英帝妄图干涉中国内政,分裂中国领土的阴谋。朱绣在赴藏谈判期间,调查研究西藏问题收集大量史料,写成了《西藏六十年大事纪》一书。民国十七年(1928年)河湟事变中,途经乐都莲花台时被刺身亡,时年41岁。朱绣一生积极倡导创办实业,兴办文化教育,不顾个人安危赴藏谈判,促成西藏问题的和平解决,为维护民族团结、安定边陲作出了贡献,有“边事专家”之誉。
⑦文庙、劝学所
文庙也称为孔庙,建于民国七年至九年(1918—1920年),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是中国最西边的孔子庙,是儒家文化传播到西部边陲地区的见证。整体建筑由大成殿、东西两庑、过庭、月台、花园、走廊等组成,别致典雅、古朴简洁、文静秀气,糅合了古代殿宇式建筑和南方园林式建筑风格,其内还有昌耀诗歌馆和湟源最早的教育行政机构劝学所。
⑧非遗皮绣馆
皮毛工艺的历史渊源追溯到古羌时代,湟源皮绣是在深厚的河湟文化积淀中汲取营养,在传承民间皮毛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手工艺品。是青藏高原民间艺术的一绝,是绣在羊皮上的手工刺绣,湟源特有的民间手工艺品。取材为各类特制的皮张,用毛线、皮绳、马尾、马鬃等丝、绒、棉等多种颜色的绣线,采用盘、攢、堆、辫、绣等多种针法制作而成。其作品《高原精灵》2008年在火炬传递期间被奥组委收藏,并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古城皮绣坊,培养了很多手工艺人来保护和革新传统皮绣,传承的同时也解决了当地部分妇女包括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⑨小高陵酒坊
小高陵的酿酒工艺可谓炉火纯青,小高陵酒坊传承了古老的酿酒技艺,并结合现代科技,使得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我们的酿酒师傅们都是经验丰富的匠人,他们以匠心独运的精神,将原材料转化为甘醇的美酒。每一瓶酒都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智慧。
说到酒的品质,我们始终坚持纯粮酿造,绝不添加任何人工成分。您所品尝的每一滴酒,都是采用小高陵村自产的青稞和燕麦精心酿造而成。这些优质的原材料,都是在肥沃的土地上经过精心的种植和收获,保证了原汁原味的美酒体验。
⑩日月臻品
日月臻品是吸纳了11个村集体的闲置资金,由我们文旅集团负责全部,从最初的方案规划、出图、建设、装修、竣工及验收,并且由我们来找第三方合作运营单位进行运营,年底对村集体进行分红,保障村集体的收益。而且日月臻品是保护了历史文化建筑,在原有的历史建筑上进行保护及保留进行设计。日月臻品也是将我们湟源当地特色产品进行汇总及售卖,打开了销售渠道,让更多人品尝到了青海特色美食。
湟源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李怡青向中经总网·中经在线及媒体团记者介绍,今年以来,湟源县聚焦“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要求,围绕以古城为核心,助力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愿景,立足古城“乐游、显文、宜居、提质、焕新”目标,秉承“小尺度、渐进式”的“微更新”理念,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基础设施,丰富旅游业态,让人们感受到古城文化的独特韵味和民族地域特色。
此次调研采访的媒体有人民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中国经济报道(中经总网·中经在线)、环球人物、中华建筑报、中国农村杂志社、《中国小康》杂志、中云经视、青海在线网、烟台日报社、烟台电视台等20余家媒体。借助此次活动,将有更多的人认识到西宁特色企业在绿色有机农畜产品方面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