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自2023年湟源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在东峡乡落地实施以来,东峡乡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优势,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目标,将各村发展的特色亮点、发展优势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起来,深入挖掘“一村一品”优势,展现各村独特韵味。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在灰条口村,按照“集体+公司+农户”模式,18户农户将12.42亩土地以流转方式入股,由村集体经济整合闲...
自2023年湟源县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在东峡乡落地实施以来,东峡乡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优势,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引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围绕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目标,将各村发展的特色亮点、发展优势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起来,深入挖掘“一村一品”优势,展现各村独特韵味。
立足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在灰条口村,按照“集体+公司+农户”模式,18户农户将12.42亩土地以流转方式入股,由村集体经济整合闲置宅基地、棠梨茶展览中心等集体资产,成立“湟源石寨小江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23年,委托第三方设计公司制作宣传片、宣传手册和成品包装,赋予“棠香馥郁”“棠梨流峡”品牌商标,提高了棠梨茶产品的知名度和品牌效益,并在村委会旁建成棠梨茶展示中心,建立完善的“种、采、加、销、游”等一体化发展的乡村产业模式,由灰条口村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运营,通过参观展览、产品出售、体验制茶、研学活动、茶歇会晤等服务,2023年村集体增收3.89万元,带动20名群众参与采摘、除草、茶叶加工等环节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探索出了茶叶加工和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新路径。在下脖项村,依托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区位优势,构建以“农家乐”为载体的乡村文化旅游体系。2023年利用劳动节、母亲节、父亲节等节日在下脖项村举办田园之约系列活动之田园诗歌节,开展文艺演出、田园诗歌诵读、田园抓鸡、挖野菜、品野菜、DIY烧窑、DIY风筝等实践类活动,在增强游客观赏感的同时也提升了游客体验感,先后吸引6000余人参与打卡,进一步激发了下脖项村农家乐经营主体积极性,提高了农家乐接待能力和游客服务水平,带动乡村旅游发展。2024年以“湟源山野居”“来自日月山下的礼物”为主题,利用50万元省级农综改资金,对下脖项村农家院现有的14类野菜菜品进行升级开发,开展特色“野菜宴”品牌设计与宣传,将野菜“从生长到上桌”的全链内容向大众展示,在提高下脖项野菜宴知名度、美誉度的同时,探索“文旅+研学+野菜餐饮”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加速“资源变资产、产品变礼品、村庄变景区”。
深度谋划打造特色产业。在石崖庄村,以户外露营为基础,打造集火车文化体验、农业休闲度假、趣味户外活动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积极培育吃、住、玩、游、购、娱要素较为齐全的区域旅游业态,突出特色优势,提升品味层次。2023年投资500万元实施石崖庄村车站露营地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期间通过项目募工、流转分红、资产入股等方式,带动17户农户通过签订10年土地流转协议户均增收0.35万元,37名群众通过建设用工方式人均增收0.7万元。2024年通过与第三方签订27万元的租赁合同(其中,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200余万元,提档升级露营设施,在增加乡土树种的基础上,引进50余种外来树种,宿根花卉等,打造集观赏与研学一体的小型植物园。项目正式运营后,持续带动10余名本地群众以服务用工、提供爱心摊位等方式稳定就业,人均年增收达3万元以上,实现村集体、企业、农户“三赢”,有效解决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此外,东峡乡还将利用村内闲置砖厂改造对原有一期的建设内容进行补强增优,打造火车主题民宿与餐厅,提升游客接待量,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辐射带动村民增收,进一步扩大我乡精品户外露营基地发展优势。
群策群力推进特色产业。在灰条口村,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盘活闲置幼儿园,撬动社会资本,打造萝卜“产学研”实践园,发展萝卜干特色产业。项目建成后,由村集体委托第三方运营公司运营管理,村集体占股74.08%,运营公司占股25.92%,投产后每年按股分红,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通过订单收购、吸纳就业等方式带动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探索“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新路径。在响河村,探索“露营+休闲服务业”发展模式,2023年利用100万元省级农综改资金打造南风山野露营地。2024年撬动社会资本20余万元,提档升级露营地基础设施,在露营基地引入咖啡小屋等新型业态。运营期间,带动39户群众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户均增收500元,4名本村劳动力通过务工就业的方式人均月增收25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在全省首届《金牌网红露营地》人气热门评选大赛中荣获第一名,获得湟源县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资金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