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新闻>政务要闻>媒体报道

    踔厉笃行 共谱文旅发展新篇章

    来源:湟源县文体旅游局  日期:2022-09-20  信息员:admin  签发领导:  浏览:0次  打印

    党的十八大以来,湟源县文体旅游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不断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优质文旅产品,激发多层次消费,为湟源文化发展添活力、旅游发展增魅力。

    提质升级赋能文旅发展

    十年来,湟源文旅立足资源禀赋,优化文化旅游发展格局,建设唐蕃古道、河湟民俗融合发展示范区,丹噶尔古城被评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和首批西宁市文化旅游消费示范街区,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湟源驿站”。十年来,全县4A级景区数量由1家增至3家,A级景区由3家增至7家,累计接待省内外游客2261.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达31.2亿元。与数据同步实现新跨越的,是特色文旅品牌的深入发展,借助各类重大节会、体育赛事、推介活动等平台,组织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宣传,协助央视栏目组、省电视台及其他新闻媒体拍摄专题片、宣传片、新闻报道30余次,在抖音共发布了湟源宣传作品共100余篇,播放量达到100万。参加西宁市旅游宣传推介大赛决赛,获得团体二等奖、优秀组织奖和十佳文旅形象宣传代表。青海牦牛角挂件饰品、湟源皮绣摆件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喜获金奖和铜奖,推荐青海吉友湟源醋实业有限公司的颜欢醋、青海树莓农业产业化有限公司的瑶池红牌树莓果酱参加2021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分别获得金奖和铜奖。县文体旅游局坚持政策导向、规划引领,准确把握规划先行的重要性,编制完成《湟源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启动省级全域旅游创建工作,同步编修跨行政区域《日月乡、和平乡重点片区规划》,东峡乡、宗家沟景区、小高陵景区、大黑沟景区启动旅游专项规划,逐步形成衔接紧密、互动互融的旅游规划体系。始终坚持全线提速抓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加快重点项目建设,丹噶尔古城二期开发、宗家沟景区开发和小高陵红色旅游基地、大黑沟轻奢露营基地、树莓山庄、沸海公社等重点景区项目和“日月山下24个庄廓、小高陵”等特色民宿建成运营。开通旅游便民公交专线,平行推“旅游+、+旅游”,与文化、交通、农牧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发展冰雪旅游、生态观光游、红色研学教育游等融合业态。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个体参与”的模式,引领做强精品乡村旅游,推出“浪山浪水浪河滩”品牌,创新“浪河滩”2.0青海“微度假”模式,开放运营大黑沟景区、小茶牧场、波航乡麻尼台村、东峡乡石崖庄村等精品“浪河滩”,与专家团队合作,开发推出操作简单、功能实用的“浪湟源”微信小程序,全方位介绍服务设施、消费品价格,并设置地图导航功能,形成一键进入界面、一键拨出电话预约、一键启动导航的便捷功能,实现“一键浪湟源”,带动市民下乡热潮,打造一批内涵丰富、主题鲜明的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开展“创意下乡”工作,出台《湟源县乡村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奖励办法(试行)》,共收集15家涉文旅企业、重点村申报资料,奖励金额300万元。十年来,湟源乡村旅游接待量占全县旅游接待总量的50%以上,先后创建成功省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家、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星级乡村旅游接待点23家,日月山下24庄廓被评为首批西宁市河湟精品民宿,日月乡列为全国首批乡村旅游重点乡镇,逐步健全以农民为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促使乡村旅游在湟源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效益不断凸显。

    十年来,湟源文旅鼓励全县文艺工作者不负时代、用心用情用功讴歌伟大时代,深入生活,把生活作为文艺创作源泉,涌现出歌曲《为你情浓》、大型乐舞《文成公主》、灯影戏《众志成城抗疫情》、曲艺《小高陵精神放光芒》等思想深邃、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作品29部。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搭建平台、创造条件,服务引导城乡基层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开展“文艺轻骑兵”“戏曲进乡村”等文艺巡演活动累计210场次,办书画、合唱、乐器、曲艺等专业免费培训班150期,受益群众达7.5万人次,让群众文化生活热起来、美起来、乐起来。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乡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对全县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规范建设,在106个村实施村级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建设项目,建成乡村文化舞台57 个,文化广场 97个,农家书屋146个,流动图书室7个,累计选派村级文化管理员160人次,组织村级管理员参加各类培训学习 125人次,提升村级文化管理员的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形成文化工作有人抓、具体工作有人干的良好局面。依托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发展线上展览、线下阅读等服务,实现图书著录和图书借阅自动化管理,截至目前,县图书馆电子图书总藏量4TB,每年开展线上线下全民阅读推广活动30余场次,接待读者1万余人次,增强公共文化服务的便利性、可及性。

    十年来,湟源文旅全力做好文物资源梳理,加大文物鉴定、研究、管理力度。历时4年完成湟源县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普查馆藏文物3842件(套),一级文物12件、二级文物14件、三级文物19件。为细化各部门文物保护的职责,起草并公布《湟源县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公示湟源县文物保护单位安全责任人,建立全县49处文物保护单位档案、树立保护碑,完成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1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公布,着力强化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整体空间形态保护。积极争取各类文物保护利用项目,实施湟源城隍庙修缮保护工程、湟源城隍庙三防工程、青海明长城(湟源段)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设项目、扎藏寺修缮项目等文物保护项目,不断改善文物保护整体状况,坚决守牢文物安全底线。同时,深入推进数字化建设,借助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将实体展览资源进行数字化采集和深度加工,对博物馆展览进行VR展示,扩充传统文物知识和展览形式,串联、利用各类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以文物IP赋能“云展览”,充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浸润传统文化·博物馆进校园”和青少年研学等内容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成功推选7件文物在首都博物馆和深圳博物馆进行“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巡展,不断丰富馆际交流新形式,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更好地“活起来”,为文化遗产提供更大的活化利用空间,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图谱化的文物知识体系,优化观展体验。

    
    友情链接
    西宁"码上减负"
    线上问题检索反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