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新闻>政务要闻>乡镇动态

    【和平乡】“1344”工作法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稳步提升

    来源:湟源县和平乡人民政府  日期:2022-11-21  信息员:李卫民   签发领导:陈 莲  浏览:0次  打印

    近年来,和平乡以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攻方向,以增进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基本目标,聚焦民生和乡村治理领域群众“急难愁盼”的要事难事,大胆探索出“1344”工作法,以“小切口”引领“大变化”,积极推进市域治理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围绕一个主线,突出顶层设计。以市域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为主线,着力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体制,充分发挥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成立由乡党委书记、乡长为双组长,乡党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挂图作战,适时召开推进会议,积极谋划、有序推进。充分发挥主流媒体、新兴媒体作用,及时将创新市域社会治理的工作措施、成效和亮点宣传到群众中去,营造全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全年党委组织召开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专项推进会2次,开展各类宣传教育80余次,受益群众1200余人。

     深化三项载体,坚持项目化推进。以网格化为基础,推动矛盾就地解决。构建“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格局,推行“网格长+村民代表”制度,科学划分、标绘网格19个,配备网格员210人,夯实网格力量。为精准摸排化解各类安全风险隐患,组织村“两委”成员、网格员、红袖标逐户拉网式走访摸排,全年未发生大案要案。为提高群防群治水平,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组建“矛盾纠纷帮帮团”,接待群众来电来访60余人次,受理调处各类民间纠纷40余件,调处率100%,有效将问题化解在网格。以区域化为重点,打造矛盾调处样板。探索“法官进网格”模式,依托茶汉素法庭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全乡设立20个便民诉讼联络点,并为每个联络点择优配备一名村委干部为便民诉讼联络员,公布联络员名册、绘制覆盖分布图,全面畅通便民诉讼联络“双向”渠道,形成以人民法庭为中心、以乡村为辐射、以联络员为纽带的便民诉讼服务网络,为大量矛盾纠纷进入诉讼设置“减压带”,全年便民诉讼联络员化解矛盾纠纷21件,法官接到当事人电话咨询、处理矛盾纠纷56件。以法治化为保障,破解矛盾调处难题。深入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依托各村微信群,随时推送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防范知识、典型案例及预警信息,提高群众反诈意识。截至目前微信推送各类信息40余条,发放宣传彩页1000余份。

     强化四个支撑、构建四大治理新格局。以党建引领为支撑,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实行“四个一”包抓整顿机制持续抓实刘家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工作,采取明查暗访相结合、定期督促与随机抽查、座谈访谈与民意测评相结合的方式全程跟踪督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大力推动整顿工作落到实处,整顿效果群众满意率测评100%。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行“穿警服的副书记”工作机制,选派3名民警下沉小高陵、白水、茶汉素村兼任党支部副书记,协助村党组织开展治安防范、综合治理、纠纷化解、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党建引领下的“组织联建”“队伍联育”“难题联解”。以乡风文明为支撑,构建德治惠民新格局。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建立完善“党建引领、支部行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共治模式,聚焦治理“三清一改治六乱”工作重点,号召全乡党员干部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等自觉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对村庄路域环境、坑塘沟渠、残垣断壁和房前屋后等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强力整治重点、难点部位。期间全乡累计发动党员3100余人(次),出动机械200台(次),清运农村生活垃圾1000余吨,拆除各类乱搭乱建50余处,清理辖域内河道40公里、河道垃圾8吨,治理垃圾点8处。积极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各村“一约四会”,引导群众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开展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用身边好人、好事传播正能量,实现乡域村庄颜值与人居环境双提升。年内创建文明村7个,文明户272户,疫情防控期间丧事简办24件。以公共服务体系为支撑,构建共享共治新格局。扎实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共协调资金1391.5万元,先后实施了马场台、白水等4个村477户村民居住条件改善项目;茶曲村护坡及拦洪坝项目、大高陵村田间路路基挡墙建设项目;茶曲、蒙古道2村7公里的柏油路铺设项目;蒙古道人畜饮水改造项目;和平佳苑文化舞台项目;农村卫生厕所20个,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盘活各村优势资源,规模化流转土地,大力推动油菜籽、蔬菜、中草药等产业发展,粮油作物流转比重达73%,经济作物比重达10.26%。打响白水河沿线“精品浪河滩”印象品牌,投资1000万元在马场台村实施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催生牛奶、酸奶、刺绣鞋垫及牛羊肉产品买卖等更多乡村旅游新业态,促进沿线农民增收,拓宽乡村振兴之路。积极推进小高陵红色研学旅游,加强109国道沿线集镇精细化管理,提升集镇亮化、美化水平,整治集镇交通秩序,带动110余户集镇商户、周边4个村1000余户沿线群众增收致富,实现乡村经济多元融合。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搭建“家门口”的“共富车间”,茶汉素村“支部联建帮富车间”为该村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投资333万元建设草沟村环境整治集中养殖项目,项目建成后村集体预期每年收益6万余元,有效改善项目建设村村庄环境面貌。以智治建设为支撑,构建一网融合新格局。依托“数字乡村”建设,完成19个村监控全覆盖,在重点道路、治安卡口、村委会以及河道各安全隐患点布设监控探头355个,实现对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全要素精准定位和精细管理,进一步织牢了村级安全防护网,有效提升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快速反应能力。积极引导群众下载关注“国家反诈中心”“湟源县公安局警民反诈联防平台”等互联网平台,以发布图文信息、短视频和开展线上互动,让群众在家、在临时居住地即能获取各类安全防范知识,有力提升群众安全防范意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