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新闻>政务要闻>政务要闻

    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路

    来源:湟源县东峡乡人民政府  日期:2023-05-05  信息员:admin  签发领导:  浏览:0次  打印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强则国家强。东峡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五个“振兴”着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把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东峡乡以产业振兴实现乡村振兴,紧紧围绕“生态康养、旅游兴乡、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立足东峡乡农业产业特点和资源禀赋条件,坚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依托已培育的市级龙头企业湟水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蚕豆精深加工产业平台,将原有的蚕豆精深加工生产线进行设备升级,配套标准化生产线,形成湟源县马牙蚕豆产业园,建立完善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在响河村打造大豆采摘园,创造性地为游客提供自种自收自采自加工的乡村生活体验模式,不断推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走好农旅小乡的“融合路、特色路”。修建棠梨茶展览中心,扩大种植规模,从天然茶基地、绿色栽培基地、加工基地、休闲茶吧体验、农特产品展示销售平台等方面进行配套升级建设,建立完善的“种、采、加、销、游”等一体化发展的乡村产业模式,做精做全灰条口村棠梨茶产业。

    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东峡乡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以“三乡工程”能人回乡、市民下乡为契机,吸引青海湟水峡农业有限公司、西宁金大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进村,以富村富民为出发点,通过“引才聚才555计划”平台培养人才项目,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建立“产学研”蚕豆深加工技术平台,培养“土专家”、“田秀才”,让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为农业农村发展打下深厚的根基,激发当地企业的创新能力,带动贫困村民参与创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着力推动人才振兴引领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文化是灵魂。东峡乡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的文化资源,依托春节、元宵节、“三八”国际妇女节等节日积极开展文艺汇演、刺绣展览、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的好政策变得亲切朴实、易学易记,让群众听得认真、记得深刻。积极评选 “好婆婆”“好媳妇”并进行表彰,进一步加强农村家庭文明建设,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乡村振兴,生态是关键。东峡乡以生态振兴推动乡村振兴,坚持生态先行,大力推进“国土绿化”行动,充分利用村庄周边空闲地、荒山、荒坡、荒滩开展义务植树造林,推进109线绿化美化建设,着力打造以绿为主、多彩协调的“十里杏花长廊”“多彩小公园”森林生态景观带。全力推进河湖长制、林(草)长制、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持续开展湟水河流域入河排口整治工作,13名乡村两级河长及46名生态护林员常态化开展“巡河”、“巡山”工作,全面塑造了环境优美、绿意盎然的生态乡村。 

    乡村振兴,组织是保证。东峡乡以组织振兴引领乡村振兴,建立以党建为引领,民生为根本、法治为保障的乡村治理体系。实行“网格+支部”管理模式,因地制宜划分网格,将58名党员纳入“网格”参与基层治理、疫情防控、防养老诈骗宣传、移风易俗等工作,使党员当好网格中的“小管家”,用心耕耘好自己的责任田,让党的管理不留空白、全域覆盖。建立“包村干部组+村‘两委’+党员+保洁员+村民”的责任制机制,采取“街长+河(湖)长+林(草)长+网格长”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门前“六包”责任制、周五“建卫日”等长效管理机制,发挥村民自治、自我管理作用,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往“精”里寻、往“细”里走,巩固提升整治效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下一步,东峡乡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东峡。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