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新闻>政务要闻>政务要闻

    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砥砺深耕不忘初心

    来源:中共湟源县委组织部  日期:2023-07-24  信息员:admin  签发领导:  浏览:0次  打印

    湟源县巴燕乡下胡丹村驻村第一书记杨俊德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得知这一消息后,出身农村的杨俊德很想去驻村,但了解到单位联点帮扶村是巴燕乡下胡丹村后他陷入了沉思,下胡丹村作为脱贫攻坚先进村,上一任第一书记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驻村工作起点高、任务重,他有些退缩和畏难,但他认识到作为一名党员,更多的应该是考虑群众,不应该考虑个人名利,只要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就能通过努力干出一番事业来,就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锦上添花”。于是他主动向组织请缨到巴燕乡下胡丹村担任第一书记。两年来,杨俊德从初到乡村一线的“人生地疏”,成长为驻村工作的“行家里手”,沉下身子学习、迈开步子走访、甩开膀子干事,一步一个脚印,成为基层干部的“引路人”、邻里乡亲的“贴心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抓班子带队伍  引领发展强本领

    作为组织部的干部,杨俊德始终牢记党建就是生产力,是一切工作的根本。驻村以来,面对农村党员外出务工较多、学习和会议难以经常性开展、新一届“两委”班子对工作不熟悉、一盘棋思想有待加强的现状,他创新提出“一学两培三先”党建工作总思路,带头深入抓党建工作上的重难点,全力推进下胡丹村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一是强化班子建设,他定期组织“两委”班子召开工作协调会、专题学习会,深入学习党的理论政策,使“两委”班子更加团结,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同时积极指导村党支部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原则,力抓积极分子数量、质量“双提升”。两年来共发展入党积极分子6名,预备党员3名。二是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两委”班子“坐班代办”“一约四会”、环境卫生整治等26项规章制度,村干部办事效率和村民对“两委”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三是强化队伍建设,严格落实“学习是第一议题”的要求,每次开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学习,扎实开展“三会一课”、定期开展理论专题学习会,结合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前往湟中县卡阳村、循化县红光村、“两弹一星”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观摩,学习借鉴先进发展经验。四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扎实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评星晋级等工作,在疫情防控、环境卫生整治、防汛、防火等工作中,组织26名党员成立“党员示范先锋队”,化身疫情防控志愿者、政策理论宣讲员、避险疏散引导员,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五是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培育乡贤能人23名,带动村民实现就近就业300余人。挨门逐户动员、耐心细致讲政策,调整调优产业结构,在他的带领下,2022年全村荷兰豆、马铃薯、油菜籽、青笋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800亩。

    盘资源促发展  带动致富显担当

     

    初到下胡丹村,展现在杨俊德面前的是村庄道路损坏严重,田间路、水渠年久失修,环境卫生较差,各类基础设施不完善。他通过走访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整理出需要完善的各类基础设施清单12项,积极争取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22至2023年共争取乡村振兴示范村等6类项目1820.5万元。实施640万元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项目,300万元高原美丽乡村项目,彻底改善全村基础设施环境;实施367.5万元农牧民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提升项目、443万元道路提升项目、60万元厕所革命项目,全面补齐了群众日常生产生活的短板;实施10万元田间路修建项目和10公里水渠新建项目,有效改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看到下胡丹村的各类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杨俊德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作为第一书记他深知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他走村串巷倾听群众意见,开展市场调研,探索调整牦牛养殖场经营新模式。带领村“两委”整合流动资金养殖牦牛,累计实现收益50余万元,顺利实现村集体经济从“输血”向“造血”转变。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9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有望突破50万元大关。

    办实事惠民生  服务群众践初心

    杨俊德深入田间地头,倾听群众的意见,将群众的所需所求认真的记到笔记本上,在把准村情民意“脉搏”后,研究制定下胡丹村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村民的“小事”在他眼里都是“大事”。脱贫户生活出现困难,他全力落实“双帮”工作机制,按照“一对一、一对多”帮扶模式,为困难群众送去关怀。村里人务工难,他就积极联系村内项目施工单位,优先使用本村劳动力,10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前务工就业。村级治理工作一直是个难点,他着力做好“党建+”文章,建立“133”层级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在全村建立16个网格,302户1096人全部“入格”,以网格为单位常态化开展疫情防控、防汛、防火、矛盾纠纷调解、公共设施维护等工作。

    
    友情链接
    西宁"码上减负"
    线上问题检索反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