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新闻>政务要闻>媒体报道

    黝黑发亮的皮肤是高原对他的馈赠

    来源:交通运输部  日期:2020-09-27  信息员:车晓蓉  签发领导:王永旭  浏览:0次  打印

    爽冽清晨,秋风漫卷,上险峰、下幽谷,为的就是这一刻高原驻足。2020年7月20日,交通运输部第八结对帮扶工作组5名青年干部来到青海省定点扶贫村——西宁市湟源县大华镇塔湾村,与村民开展了“同吃同住同劳动”调研活动。其间,给工作组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位青海省湟源公路总段派驻塔湾村任第一书记——李军。

    01“黑到发亮”的李军

    塔湾村是青海省省定贫困村,平均海拔2798米,人均耕地少、人均草山少,产业单一、发展难度大。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李军一干就是5年。

    初见时,李军黝黑发亮的皮肤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高原的馈赠,也是他奔劳的见证。早晚风凉,我们嘱咐他加件衣服;光照强烈,我们提醒他注意防护,李军也不多话,只是憨笑着回答:“没事,习惯了!”可一见到村民,他就有了问不完的问题:猪崽好养吗?饲料还有没有?病好点了吗?这个月工资够不够花……我们被他和村民的真挚情谊所感动,李军坦言最初开展扶贫工作,想争取大家的信任并不容易。

    “因为地理环境闭塞,村民文化程度低,也很少与外界交流,依靠自身脱贫致富的能力不足。而且塔湾村海拔高、温差大,适合这里发展的产业不多。”说起工作时的困难,李军不禁皱起眉头。因此他来到村里推进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先后争取资金766.5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改善,此后又扎实开展修路架桥、生态绿化、发展生猪养殖、“坡改梯”、劳务输出等工作,精准扶贫成效显著。

    2017年,塔湾村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2018年成功退出贫困村;贫困户收入由2015年的1590—2440元增长至今年的8900—16200元。

                                        02路通车通 人心相通
       农村公路是直接服务“三农”的先导性、基础性、服务性设施,对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塔湾村村民门前的阿铧公路是一条联通十几个村庄的乡道,是村民出行的唯一通道。因建设较早,路面坑洼不齐、泥土飞扬,给村民们的出行带来很大困扰,一到雨雪天,遇水积水,落雪盖坑,更是难行。

    2018年,塔湾村定点帮扶单位湟源县公路总段积极协调上级单位,对阿铧公路8公里的道路病害进行了整治,修建了1.8公里的农耕道路和一座便民小桥,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并开通了从村里往返西宁市、湟源县的客车,极大方便了村民与外界沟通。

    要想富,先修路,永不过时!阿铧公路给沿线十几个村的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变,路通、桥通、车通后,村民的脱贫之路也日渐“畅通”起来。阿铧公路是塔湾村人民的民心路、致富路、幸福路,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

    03倾心解贫忧 多措固成果

    脱贫靠自身,打破村民“天上掉财也不富穷命人”的观念,激发村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才是塔湾村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办法。

    塔湾村有6个贫困户,之前主要靠低保、种地维持基本生计,李军驻村后发现,由于留在村里的人口少,农户自家种的菜吃不完,最后都烂掉了,非常浪费。他挨家挨户地与贫困户沟通,引导他们通过养猪来解决这个问题,还能通过生猪买卖获益,一举两得。

    可是村民建不起猪舍,也买不起仔猪、饲料,再加上有畏难情绪,一开始没人愿意养。李军没有放弃,经过多次联系湟源县公路总段,他先后争取到10余万元,为农户修圈舍、买饲料、买仔猪,解决了村民的后顾之忧,还一次次地去农户家里走访、跟踪进展,终于帮助贫困户开启了养猪产业。5年时间里,湟源公路总段共帮助农户出售生猪226头,创收25.48万元,农户每年增加净收入8000—14000元。现在,塔湾村家家户户养猪,家里条件较好的村民更是积极主动多养。

    产业发展起来了,好日子就有了奔头,但村里有一些人因病、因灾依然生活困难。如何巩固脱贫成果,让村民实现稳定增收,仍是压在李军心里的一块大石头。

    看着如今平坦宽敞的公路,李军又想到了老本行——交通扶贫不只修路一种方式。驻村期间,他共组织塔湾村富余劳动力142人次,参加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日常养护工作,帮助村民掌握公路大中修工程建设的基本技能,拓宽了增收渠道,共计增收225.14万元。还推荐2人参加生态保护和草原生态管护工作,每年分别挣取工资1万元、1.2万元,安排贫困边缘户3人参加村级公益岗位,实现了稳定就业。

    在驻村干部李军和交通运输系统的帮扶下,现在的塔湾村阳光正好,木将成林,印证了交通人的每一次选择、每一步奋进,都是对初心的追寻,对使命的重温。

    薪柴取自群众,光焰闪耀在心。李军放不下这片淳美的土地和熟悉的乡亲,主动申请延长驻村任期,塔湾村也成了交通运输系统各级干部职工的牵挂,就想亲自来到这里看一看这些年来的可喜变化。7月24日,交通运输部第八结对帮扶工作组来到塔湾村调研座谈,并捐赠教育资金6万元,尽管脱贫任务告一段落,但是教育基金不会停止。

    马行千里,不洗泥沙,李军只是交通运输系统成千上万名扶贫干部中的一员,在雪域高原上和群众一起同奋斗、共悲欢。作为第一书记,他直面难题,创新工作方法,进村入户为群众解忧;作为交通人,他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脱贫攻坚 交通先行”精神,让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真切的期盼。

    时代的长河变动不居,奋斗的底色历久弥新。当历史的指针划向21世纪第20个年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即将实现,湟源人昔日“挥银锄、志气豪”的光影逐渐与今天的实干画面交叠重合,李军用那粗粝的手,播种下塔湾村人奔向小康的希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