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新闻>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各类发展规划

    “十三五”期间 促进集约发展 着力开创县域空间开发新格局

    来源:县发改局  日期:2017-07-19  信息员:admin  签发领导:  浏览:0次  打印

    按照湟源县县城总体规划、土地规划、生态环境规划和乡村建设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布局,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优化空间结构融为一体,按照重点、限制和禁止开发的总体要求,明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各自发展的主要方向,科学谋划未来发展与布局。

     

    第一节  统筹县域空间科学发展

     

    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布局,强化主体功能区空间管控,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围绕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把发展现代农牧业作为主要任务,积极发展农牧产品深加工和其他非农产业,农牧业空间占比应高于50%,实现以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的现代农业格局和以重点生态区位主体的生态安全格局。科学合理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管制界限,统筹推进集聚开发、分类保护和综合治理,促进空间利用结构优化。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立覆盖全县国土空间用途的管制制度,严格保护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建立健全与主体功能区制度相适应的投资、财政、产业、土地、环境等发展政策,实施差别化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符合各种类型主体功能定位的导向机制。按照开发强度,县城、中心镇、工业园区和大华产业走廊属于重点开发区,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增强产业集聚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开发区域应集聚45%以上的人口和65%以上的经济总量。在不损害生态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布局城镇和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宜产业、生态经济,在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生态空间占比应高于50%。在保护生态空间,实现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布局新型城镇、新农村和生态产业,将湟源县打造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示范区,集生态产业发展、城乡一体化建设、旅游休闲观光、文化教育和非遗保护等多元化功能于一体,推动文化、生态和旅游融合发展

    各类主体功能区发展建设重点

    重点开发区。重点开发区是支撑全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全县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并在全面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在全县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率先实现突破。重点开发区以县城为主体,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人口聚集、产业聚集和经济聚集,建成全县工业化和城镇化核心区。

    限制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以提供生态产品和农产品为主要发展方向,严格控制开发强度,加强耕地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成为全县生态产品和农产品的主要提供区域。限制开发区内矿产、能源、生物、旅游、水资源等资源富集区域,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的原则,在资源环境承载范围内,从促进当地绿色经济发展出发,科学、有序、合理推进区域内优势资源可持续开发与保护。

    禁止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以及重点水源保护区,禁止开发区点状散布在重点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对全省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区域实行强制性保护,控制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归并位置相连、均质性强、保护对象相同但人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禁止开发区,使自然文化资源切实得到有效保护。将禁止开发区建设成为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研究和利用地。

     

    第二节  培育县域经济发展新支点

     

    依托区位优势,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全面推动产业走廊建设,促进县城与西宁市区融城联动发展,打造县域经济核心增长极和发展新支点。坚持城乡统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协调项目和资金,重点解决城乡发展差距大、新型城镇化水平较低等问题,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拓展优势互补、各具特色、充满生机、协同共进的发展空间。以西宁地区产业转移和发达地区资本外溢走向为引导,突出我县比较优势,找准结合点、选准突破点、抓住切入点,加强与西宁地区在发展空间、产业功能、资源要素、基础设施、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对接融合,以强化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促进集约发展。一是强化产业转化升级攻坚。发挥区位优势,坚持产业融城、生态优先,积极承接东中部、西宁市产业转移,融入西宁市区产业布局。二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攻坚。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功能水平。三是强化环境整治攻坚。以环境整治和造林绿化为抓手,抓好县城、农村、交通干线、旅游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和绿化美化工作,实现全县范围内环境卫生根本性好转。四是强化产业项目聚集攻坚。坚持以产业和园区为基础,全方位进行招商引资,筛选大项目、好项目入驻园区,全力推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聚集,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五是强化品牌推介攻坚。以认知湟源、关注湟源、投资湟源为着力点,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资源,制作高层次、高品位、高质量充分彰显湟源发展前景的制式宣传推介资料,切实加大湟源宣传推介和市场营销力度。六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攻坚。积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探索推行四项保障机制(创新干部使用机制、探索园区(基地)管理机制、建立外部支持机制、强化督导调度机制)。

    第三节 优化城乡空间布局

     

    强化规划引领,按照“点轴联动、轴线开发”的总体思路,依托中心支点城镇和主要交通干线,积极培育打造特色中心镇,促进中心城区与、集镇协调发展,带动全县城乡空间布局优化升级。根据现有产业基础、企业和资源分布特点,着眼“十三五”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照西宁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城镇空间新格局,深化城乡一体化发展,以县城为中心,以109、315国道为轴线,形成“一心二轴线”的城乡发展体系,充分发挥县城和中心镇的带动辐射作用,引导新上企业项目摆布区域和投资方向,使资源分布与产业布局配置更加合理有效,进一步推进县域经济科学发展。

    一心即县城为中心。以聚集产业、完善功能为重点,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围绕山城、水城、古城建设和“两河四岸”总体开发,进一步整治老城环境、塑造新区环境,建设特色浓郁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水绿交融的秀丽之城。加快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湟源县城打造成环省会现代化中等卫星城市。重点实施三大工程:一是县城扩容升级工程。将县城建设用地面积扩大到15平方公里,县城周边5公里以内全部纳入城管范围。二是县城功能提升工程。适度超前规划建设县城基础设施,从道路、防洪、供水排水、供热供气、电力电信、信息网络、治污和垃圾处理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县城的综合承载能力。三是县城人口聚集工程,以产业聚集为牵引,推动产业园区与城市融合,切实提高县城的产业聚集规模和就业吸纳能力,吸引农村人口向县城聚集,实行农民转移到城镇后在劳动就业、子女就学、公共医疗等方面的同城待遇,力争到2020年底,城总人口达到7.6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
        二轴线,109315线为发展轴线。以109315国道沿线集镇为重点,加强县城周边地区的依托型集镇建设,延伸城市功能,因地制宜,实行城镇化模式的多样化,人口进城方式的多样化,城镇规模结构的多样化,城镇功能定位的多样化。沿109国道沿线,依托东峡自然风光及农家乐、丹噶尔古城、大黑沟森林公园、宗家沟昆仑文化、日月山景区等优势,大力发展自然景观、石材加工、旅游产品和餐饮服务;沿315国道沿线,重点发展新兴工业、园区工业服务及区域物流产业基地,努力打造国道沿线特色集镇,大力培育乡镇经济带。加快培育发展特色中心镇,坚持特色发展、错位发展,依托丰富多样的生态、旅游、文化资源和农牧交界的区位特点,积极培育发展一批特色旅游镇、特色文化镇和特色生态经济镇使和平、日月、巴燕成为青海湖人文旅游景观廊道上的重点特色镇,努力培育和形成县域发展新兴增长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