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新闻>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各类发展规划

    “十四五”期间 有效保障民生需求,着力创造人民幸福美好生活

    来源:县发改局  日期:2021-07-20  信息员:admin  签发领导:  浏览:0次  打印

              坚持共建共享,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围绕补短板、扩供给、提质量的新要求向前推进,有序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和获得感。

    第一节  促进居民就业增收

    一、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加强就业政策与财税、金融、产业等政策的衔接,形成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综合性经济政策体系。加强就业政策与教育、社会保障等政策的衔接,促进就业政策的公平与公正。围绕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提高就业质量,进一步完善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多渠道灵活就业保障制度,支持劳动者多种途径实现就业。保障劳动者待遇和权益,优化就业创业环境。积极发展家庭服务业,重点推进规范化、职业化建设。加强就业信息监测平台和就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前瞻性研判分析,加强重点对象就业失业动态监测。

        二、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结合湟源实际,将就业吸纳能力强的现代服务业作为主攻方向,以经济结构优化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着力解决劳动者创业过程中融资难、税负重、门槛高等问题,使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成为巨大的“就业容纳器”。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平台建设,促进产业资源、创业资本、高端人才等创业创新要素和各类服务向创业平台聚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创业大赛和创业创新项目推介及成果展示等助推活动。

    三、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

    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计划,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见习,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服务保障机制,参与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培养计划。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和在岗职工技能提升、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劳动力技能提升等计划。配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再就业支持力度,实施再就业帮扶行动。加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强化培训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提升培训质量,提升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能力。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和分类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家庭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建立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协调增长机制,健全低收入群体社会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企业工资指导线和最低工资制度,促进劳动工资报酬合理增长。实行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明显增加低收入劳动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增强新型消费对稳就业的支撑,激发居民开展经营性活动的活力,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建立普惠性农民补贴长效机制,鼓励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增加居民经营性收入。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开发一些适宜乡村发展的公益性岗位。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盘活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拓宽农民财产性增收渠道。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断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第二节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一、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合理布局建设公办和普惠性幼儿园数量。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涉藏州县迁居人口流动等政策带来的生源变化,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工程,增加办学容量。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多渠道筹措资金提升改造高级中学。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强化民办教育机构管理,满足教育资源供给多样化需求。提升中小学生综合素养,实施基础教育名校长、名教师引进和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二、积极推动职业教育发展

    对接湟源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与服务业的发展需求,不断优化、完善职业学校硬件软件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特别是实习实训条件。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训模式,不断夯实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及硬件配备,鼓励企业和湟源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合作。着力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化水平。

    三、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运用网络教育和人工智能,创新教育和学习方式,加快发展面向每个人、适合每个人、更加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引导职业院校、中小学校、行业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推动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健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办学及服务网络,满足各类居民学习提高和修身益智的需求。倡导全民阅读,开展多样化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

    第三节  推进健康湟源建设

    一、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善疾控基础条件,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健全医疗急救体系,建立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和采购供应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快县级传染病区改造升级,改善疾控机构及传染病科室(病区)设施设备条件。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机制,调整和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的薄弱领域。

    二、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以县人民医院农牧区区域诊疗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社区医院建设项目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县域内医疗综合服务水平,满足全县及周边地区各族群众的健康和就医需求,坚持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持续深化综合医疗卫生改革。实施国民营养计划,聚焦重点人群,深入广泛开展健康促进行动,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继续实施国家扩大免疫规划,优化重大疾病防控和慢性病防治服务保障措施。以“全国卫生县城”复审为契机,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强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

    三、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优质提效

    依托医共体建设,加快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深入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工作,以“优质服务基层行”为抓手,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服务同质化,管理制度精细化,努力提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加快卫健系统信息化建设,推进“智慧医疗”,推进电子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电子体检系统、慢病管理系统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建设县域医共体心电中心和标准化代谢疾病诊疗中心,实现慢性病标准化管理水平。支持社会力量在康复、护理、精神卫生等短缺专科领域,兴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实行医共体内人才激励性分配机制,创新人才引进、培养、评价、任用、激励和自主公开招聘机制。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加强医师规范化培训,完善在岗人员定期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制度。加强村医队伍的建设,加强村医队伍的人员培训。

        四、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持续强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处置能力,完善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机制,提高防治结合和健康管理能力。以“健共体”为依托,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责任,创新医防协同新机制,强化感染、急诊、重症、检验等专科建设,全面提升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加强卫生综合执法水平,健全卫生应急状态下动员和社会参与协调机制和医疗物资储备制度,提升疫情防控组织保障能力。加强县中医院康养中心和中医特色科室建设,为居民提供中医“治未病”保健康复服务。加强妇幼保健服务能力提升,促进妇幼健康事业发展。加快构建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强化老年失能、老年痴呆等预防干预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第四节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建立更加高效便捷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体系,整合经办服务资源,合理配备经办管理服务人员。健全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将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全部纳入社区管理。充分发挥社会保险“稳定器”“调节器”作用,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以应保未保用人单位及职工、城乡居民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加大各项社会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力度,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和城乡居民积极参保续保,巩固参保率,确保扩面工作顺利推进。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大病保险制度和生育保险制度,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落实异地就医结算,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全面落实好各项社保待遇调整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工作,提升社会保险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加大预防和打击社保基金欺诈、套取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健全社会福利体系

    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关爱服务制度和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权益保障、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完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大病救助、救灾救济等社会保障体系,建成社会福利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儿童福利机构等项目,规划建设一批养老护理及日间照料服务设施,鼓励发展临终关怀服务。继续推动殡葬综合改革试点,落实好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办法,加快完善殡仪馆、骨灰堂、公益性公墓等基本殡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提升住房保障水平

    进一步完善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的住房供应体系,拓宽保障房源筹集途径,构建商品房、公共租赁住房、征收安置住房“五位一体”、租购并举的多层次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探索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多渠道筹集和建设保障性住房,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完善准入、使用、退出机制,实现公共资源公平善用。提升住宅开发质量和品质,稳步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县城更新改造步伐,全力提升县城形象。

    四、全面建成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全面深化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待遇合理调整机制,完善失业、工伤保险制度,实现基金的安全可持续运行。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个人账户制度。全面落实“先保后征”原则,健全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落实好失业保险制度、失业保险金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联动制度、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制度。落实好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工伤保险政策。积极推进工伤预防与工伤康复,完善工伤预防费使用管理办法。依法规范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落实好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建立更加便捷的社会保险转移接续机制。推广实施职业年金制度,扩大企业年金制定覆盖范围,鼓励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促进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补充保险相衔接,形成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五、健全军民融合双拥机制

    按照“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的军民融合发展思路,大力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支持军队发挥优势,积极推进内涵丰富、多彩多姿的新时代双拥工作,建立健全军民融合式双拥共建机制,认真落实军地互提需求、互办实事的“双清单”制和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增进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提升全县双拥共建水平,增强联系军地军民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开展双拥模范县创建活动。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政策,加强现役军人配偶就业创业和子女教育优待,开展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创业工程,完善定向招聘等多种形式,促进随军家属充分就业。加大教育拥军力度,在落实军人子女教育普惠优待基础上,对艰苦边远地区和移换防部队子女及烈士、因公牺牲军人子女给予倾斜照顾。定期走访慰问现役军人家庭,了解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第五节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口政策,创造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人口总量势能、结构红利和素质叠加优势。健全生育服务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健全生育服务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优化妇幼健康服务内涵,提升孕产妇和婴幼儿健康服务能力,提高农村婴幼儿疫苗规范接种率。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强化出生人口动态监测,加大婚检、孕检、产前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力度。实施关爱女孩行动,促进社会性别平衡。落实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密切监测生育水平变动态势和人口发展态势,建立人口预测预报制度,完善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

    二、优化养老服务有效供给

    持续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模式,构建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为老年人开展集保健、康复、健身、养老于一体的新型“智慧养老”服务。推进农村老年之家及互助幸福院建设项目,构建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开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城企联动普惠养老专项行动、养老服务公益行动,推进“幸福养老”工程,加大社区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力度,推广幸福食堂建设,实现医养结合与助餐服务、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叠加融合,托起幸福“夕阳红”。

    三、全面完善托幼服务体系

    按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原则,全面落实《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探索构建“政府引导、家庭为主、多方参与”的3岁以下幼儿托育服务体系,以家庭为主强化科学育儿指导,支持有条件的公办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增加托班供给。加大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和幼儿园师资的培养力度,依托职业院校强化对育婴员、保育员、幼儿保健员、营养师等需要持证上岗从业人员的职前职后培训,建立托育服务指导中心,构建全县托幼服务工作体系。

    四、促进青年更好发展

    健全以共青团为主导的青年组织体系,贯彻落实好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加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有序参加政治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培育青年人才队伍,创新青年人才培养开发、选拔任用、激励保障等机制,鼓励引导青年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深入开展青春建功新时代、青年建功新湟源活动,激励青年在各行各业创新创优、建功立业。依法打击侵害青少年权益的行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履行全团带队政治责任,推动少先队创新发展。深化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支持团属事业发展,为青少年教育培训、技能提升、心理咨询、交流交融提供保障。找准着力点,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谋划好“十四五”时期的工会工作。加强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打造一站式维权工作新模式,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第六节  加强广电事业发展

    深入宣传报道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典型、新成效,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精心策划新闻栏目,丰富自办节目内容,为湟源县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奏响强音,讲好湟源故事;按照集约化、差异化、本地化、社区化、品牌化,将“大美湟源”APP打造成“媒体+政务+服务”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直接面向群众开展教育培训、政务服务、生活服务、社交传播等内容;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激发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民生保障重大工程

    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实施融媒体及网信安全新型专业化人才培训项目,新建2000平方米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

    教育现代化建设:学前教育。实施湟源县城关镇第四幼儿园建设项目,新建校舍2700平方米及活动场地等附属设施;义务教育(小学)。实施城关第三小学改扩建项目,征地及扩建运动场4300平方米,建设附属设施。实施湟源县城关第三小学(分校)改造项目,规划原职校迁建后进行改造。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础设施提升改造项目,新建14所学校校舍3560平方米;职业教育。实施湟源县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项目,建设理实一体化2号教学楼、综合教学楼、风雨操场、运动场及辅助设施;教育信息化。实施湟源县中小学信息化建设项目,建设智慧校园、数字教务系统等,更新智慧黑板、机房、教师用机。消防设施:实施全县38所公办学校消防设施改造提升工程。

    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服务能力升级。实施县(乡)医疗服务能力升级工程,建设湟源县中医院康养中心、城关社区医院、湟源县人民医院日月乡分院(医疗分中心),实施乡镇卫生院生活周转房和业务用房建设项目、湟源县人民医院农牧区提升改造项目(升级三级乙等医院)。实施建设湟源县人民医院提标扩能建设、湟源县人民医院职工公寓楼、湟源县人民医院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健康服务共同体建设。健全优化全县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施县域卫生共同体服务能力提升项目,建立相互兼容、体系完整的健康服务共同体管理体系;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提升。实施湟源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提升改造项目;公共卫生强化。实施湟源县疾控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现代化建设项目、湟源县医共体慢病管理系统建设项目、湟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湟源县人民医院、中医院、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标准化设置项目、湟源县医疗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区)建设项目。建设湟源县11所乡镇卫生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门诊、隔离病房;中藏医药能力建设。实施湟源县中医院专科服务能力提升项目,推进县级中藏医医院建设;全民健康信息化。实施卫健系统信息化建设项目;人才培养。实施湟源县人民医院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湟源县中医院中医人才培训中心。

    社会保障:残疾人服务。实施湟源县日月乡、巴燕乡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湟源县残疾人事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无障碍改造项目;社会福利机构。加强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实施改扩建社会福利中心项目、湟源县儿童福利机构建设项目、湟源县2100平方米救助管理及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项目、湟源县救助管理站项目、社会工作者及志愿者服务中心;公益性公墓和殡仪服务中心建设。新建1个公益性骨灰堂,10个村级殡葬服务中心,1座公益性公墓。

    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对公办和民办的养老机构进行消防能力提升;改扩建农村敬老院3000平方米,扩建万丰、城台、城郊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每个日间照料中心建筑达到面积750平方米,建设农村老年之家60个每个建筑面积200平方米,新建老年养护楼。新建森林康养基地一处。

    广电事业:实施湟源县广播电视制作与网络播控监测中心、湟源县17座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台(站)基础设施改造项目、湟源县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厅建设项目、融媒体及播控网络安全防护升级改造项目、湟源县智慧广电高清4K采、编、播设备购置项目、19座中央广播电视无线覆盖电视转播台发射设备升级改造项目、146个行政村村级应急广播维护工程、数字调频广播单频网建设工程、4K高清网络及电视转播车项目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