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专题>县域经济>工作动态

    搬出穷窝窝 过上新生活 ——湟源县波航乡麻尼台安置区发展纪实

    来源:中共湟源县委组织部  日期:2022-06-13  信息员:admin  签发领导:  浏览:0次  打印

    新闻摘要:初夏时节,走进湟源县波航乡麻尼台新村安置区内,仿古式门楣显出厚重,青灰砖的墙檐透着灵动,一条条硬化的乡村道路犹如银色丝带串村联户,一座座漂亮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小院内村民们正忙着准备日常食客们所青睐的食材,清洗、加工、配菜、装盘……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麻尼台新村安置区村民依靠开办农家乐,实现了总收入达3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多元。村民们都说:“多亏有个好支部,带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曾经...

    初夏时节,走进湟源县波航乡麻尼台新村安置区内,仿古式门楣显出厚重,青灰砖的墙檐透着灵动,一条条硬化的乡村道路犹如银色丝带串村联户,一座座漂亮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小院内村民们正忙着准备日常食客们所青睐的食材,清洗、加工、配菜、装盘……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麻尼台新村安置区村民依靠开办农家乐,实现了总收入达300余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3万多元。村民们都说:“多亏有个好支部,带我们过上了好日子!

    曾经的麻尼台村在偏远脑山地区,过去,这里的群众经常自嘲,“开门就见山,种田走半天,上学路太远,看病更困难”。

     为着力破解“行路难、入学难、就医难、致富难”等老大难问题,2013年,在县委和乡党委的带领下,波航乡麻尼台、石崖湾、上台、下台、南岔等村,积极搭乘易地扶贫搬迁惠民政策东风,组织5个村577户1998人,从“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边远脑山地区,搬迁至距县城2公里的地方,并组建形成了麻尼台新村安置区。自此,贫困群众人居环境、生活面貌发生了质的转变,但稳就业、能致富却成了他们面临的新的难题。

     “大家刚搬下来的时候,山没了、地也没了,也没有什么好的致富路子,党员干部就聚在一块开会研究,讨论了很久,大家意见都不一致。为着力破解发展困境,我们党支部成员多方考察,多次商议,最终提议可以依靠现在居住地离县城较近的优势,考虑开办农家乐……”。当时的麻尼台村党支部书记祁永俊对往事依然记忆犹新。

    方向明确了,但群众却都不敢贸然行动。

    面对群众的怀疑,在党支部的引领鼓励下,党小组组长刘志庆,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在村内开办了第一家农家乐“刘家小院”。“起步往往很艰难,先是自己筹钱,装修房屋、改造水电、添置家具,开始了发展乡村旅游的第一步,自己尝到创业甜头后,我不断去鼓励身边的党员群众开办农家乐……”回想起步的艰难,刘志庆十分感慨。

    在麻尼台村党支部和刘志庆的带领下,党员群众纷纷利用自家农舍开办起了农家乐,就连周边石崖湾、上台、下台、南岔等村群众走上了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致富的阳光大道,麻尼台新村安置区也成为湟源县易地扶贫搬迁的成功典范。

    为推动村级农家乐更好发展,麻尼台新村安置区及时成立党总支部,在党总支部的带领下,安置区内集中实施了饮水安全工程、电网升级改造、太阳能暖房、保温层等村庄亮化美化工程,提升了农户住房的美观性和实用性。同时,党总支部及时组织各村党支部、村委会成立了旅游管理委员会,并对安置区内农家乐的住宿标准、菜品价格质量、安全维稳、卫生保洁等进行了统一管理、统一标准,切实提升了农家乐服务水平。

    “以前一年到头在外打工,照顾不到老人孩子不说,起早贪黑一整年,只能挣到1万多块钱。自从开办了农家乐,在家门口就能赚钱,生意好的时候一年能接待500多个游客,实现收益10多万元。”说到这里,麻尼台新村安置区村民李文山脸上洋溢出灿烂的笑容。

    “如今的麻尼台新村安置区内有15户40余人从事农家乐,累计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收入近3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3万余元,结合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对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安排部署,我们将持续探索党建‘花’开乐农家的发展模式,推动农旅融合,大力发展农家乐,让村民吃上'旅游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让村子发展更有奔头,让村民生活更有盼头。”麻尼台新村安置区党支部书记刘灵修对未来充满憧憬。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