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专题>民族团结>创建活动

    念好团结“六字诀” 石榴花开湟水源

    来源:中共湟源县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暨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日期:2023-05-10  信息员:马生玉  签发领导:马晓龙   浏览:0次  打印

    新闻摘要:湟源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重大要求,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通过念好“领、合、融、创、暖、治”六字诀,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湟源路径”,书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互鉴共荣新篇章。在“领”上下功夫,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础。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目标,高点...

    湟源县聚焦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在青海不谋民族工作不足以谋全局”重大要求,紧扣“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总目标,通过念好“领、合、融、创、暖、治”六字诀,积极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湟源路径”,书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互鉴共荣新篇章。

    “领”上下功夫,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基础。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将深化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全县“十四五”规划目标,高点谋划、高位推动、高效落实。实施创建工作“一把手”工程,落实落细“两个纳入”,研究制定《湟源县关于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工作方案》等指导性文件,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正确把握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

    “合”上谋突破,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干部教育、党员教育、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丹城人文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特色活动、红石榴志愿服务结合起来,讲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湟源故事”,并通过活用新媒体平台、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等,多角度、多层次宣讲“两个共同”“五个认同”和各类先进典型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理念深入人心。

     “融”上做文章,绘就民族团结进步幸福底色。探索形成“1388”创建工作思路,研究制定《湟源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八大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与高质量发展、民生改善等中心工作有机融合,严格落实兜底救助政策和教育、医疗、住房、饮水、交通等民生保障政策,着力推动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基础,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创”上求实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标杆。坚持“一条主线”,创新工作思路,把示范点打造作为巩固提升创建成果的“助推器”,打造日月山景区、城关第一小学、万安街社区等各级各类示范点(单位)51个,形成全员参与、全领域攻坚、全流程创建的格局。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深化东西部协作,组织专技干部、青少年开展学习交流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暖”上倾真情,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嵌入发展。从解决各族群众切身利益入手,狠抓城市民族工作,健全完善流出地和流入地协调联系机制,协调解决各族群众就业创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升各族群众对社区大家庭的归属感发挥社区“石榴籽家园”服务平台作用,开启“五微”模式,筑牢民族团结“同心圆”;优化“红石榴”志愿服务活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治”上出实招,构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家园。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探索“党建+网格+警格”治理新模式,实现警格与网格精准对接,建立“乡镇吹哨、部门报到”“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形成“警力在网格延伸、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进行、问题在网格解决”的精准化服务管理模式。探索“三头六必”“1345”等基层治理工作法,创新“菜单式”服务模式,进一步拓展社会治理的精度、温度、广度和深度。

    
    友情链接
    西宁"码上减负"
    线上问题检索反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