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湟源县人民政府网站 [登录]
当前时间:
湟源县人民政府门户网
  • 首页
  • 政务要闻
  • 政府信息公开
  • 领导之窗
  • 魅力湟源
  • 政民互动
  • 投资湟源
  • 专题专栏
  • 湟源广告条
    首页>专题>文化旅游>县内景区

    精美的名片——余世新

    来源:县文化旅游体育局  日期:2021-09-13  信息员:李晓婷  签发领导:冯贵军  浏览:0次  打印

    新闻摘要:她座落在大唐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联姻时进藏经过的赤岭日月山下,并依傍在青山绿水的湟水河畔。青藏铁路从她的腹地一直延伸至西藏的拉萨。109国道以及315国道从她的身边穿梭而过。湟源,她是连接内地与青藏高原的交通枢纽,也是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水岭,是古往今来的交通要塞,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故称之为“海藏咽喉”,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湟源古城名曰“丹噶尔”,另外她还被美誉为“小北京”,因为早在西汉时,...

    她座落在大唐文成公主与藏王松赞干布联姻时进藏经过的赤岭日月山下,并依傍在青山绿水的湟水河畔。

    青藏铁路从她的腹地一直延伸至西藏的拉萨。109国道以及315国道从她的身边穿梭而过。

    湟源,她是连接内地与青藏高原的交通枢纽,也是农业区和牧业区的分水岭,是古往今来的交通要塞,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故称之为“海藏咽喉”,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微信图片_20210913160016.jpg

    湟源古城名曰“丹噶尔”,另外她还被美誉为“小北京”,因为早在西汉时,就已是“茶马互市”的中心,是西北地区一处举足轻重的繁华的贸易重镇。

    有人说,丹噶尔古城在于一个“古”字;也有人说在于一个“美”字;更有人道出了一个“新”字,美称为“小北京”的丹噶尔古城,确实注入了古、美、新的内涵和风雅。

    丹噶尔古城又是座落在“三峡”之中。因为她东攘去往省会西宁市的“东峡”;南至赤岭日月山脚下的“药水峡”;西邻通往海西柴达木盆地的“巴燕峡”。

    看来也可以把湟源称之为“三峡县”,不失为是一种贴切的称谓。

    登城举目,环视四面,千山叠翠。特别放眼远眺东峡,那更是郁郁葱茏,林木茂盛,千峦叠嶂,真是:春风滋润东峡色,万物唤醒林中人。

    俯瞰山城脚下,烟雨人家,大街小巷,如织如梭,人来人往,京华烟云,一幅太平盛世之景象。

    往南仰视,天水一方。华石山绝顶,俨如银屏,湟水潺潺,小桥流水人家,一道青山绿水之画廊。

    往西翘首,山川尽美,田野碧透,层林尽染,一望无际,真好似撒在青藏高原上的一颗颗晶莹滴翠的绿宝石。

    湟源历史悠久,古称禹贡戎地。人烟稀少,风沙肆虐,沙柳丛生,荒漠无垠,恰如在古人诗词中所描绘的“千山万碛皆百草,平沙万里绝人烟”。

    早在商周之际,湟源县境内就有了羌人居住。西汉时置临羌县,就是在今天的县城东南处不远的峨宝山脚下,现在的人称之为“破城城”的地方,古时“南古城”与“北古城”呈犄角态势。两城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往日的临羌县,斑驳无迹,那里早已消失了羌族女人们的美妙,优雅的歌舞以及羌族男人们粗犷、健壮的身影,留下的已是一处残垣断壁。唐蕃古道无人烟,南北两城空望间。好似在那里吟唱着一首千古绝歌。

    清朝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清宣宗旻宁即令西宁府下设丹噶尔厅。中华民国三年(公元1913年)。北洋政府又改丹噶尔厅为湟源县并沿用至今。

    前首道来,湟源曾经是闻名遐迩的中原地区和青海少数民族区域“茶马互市”的中心,从清代中叶起,就已人口鼎盛,贸易兴隆,商号店铺林立。特别是英国、法国、美国、意大利、比利时、俄罗斯等国家的商界纷纷介入并设立洋行,还有内地山陕、京津等地的商贩云集丹噶尔城,当时贸易互市十分兴盛。

    湟源特有风味的陈醋,其历史久远,已有三百多年的酿造历史了。民国时,其中“简醋坊”、“林醋坊”、“尤醋坊”等几家最为上品,谓之酿造精良、醇甜扑香爽口。现湟源陈醋已非昔比,日新月异。“日月山牌”和“吉友牌”两家醋业已注册了全国著名商标,其产品已远销省内外,并波及部分周边地区。 

    湟源陈醋,其味飘至千里,闻则赶之。真可谓之名副其实的“陈醋之乡”。

    湟源的皮绣也是独放在高原的一枝夺目耀眼的奇葩,其制作工艺独到,针法运作细腻,飞针走线其出神入化,色彩搭配争鲜斗艳,匠心独具,绝对呈民间艺术品之上乘。近年来通过当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挖掘,培养了一批皮绣制作的艺术人才。其中传为佳话的是独领风骚的丹噶尔皮绣艺人—“祁家三姐妹”。她们精湛的技艺,更是扬艺海之美名,荣百家之精作。丹噶尔皮绣研发公司集体创作的《高原精灵—藏羚羊》艺术作品被省人民政府赠送给北京奥组委并珍藏。

    丹噶尔民间小吃,如民国时期的余甜醅、严酿皮、马凉面、韩羊头、徐醪糟、张馒头、尹鱼儿等更是各领风骚数十年。尤其是“余甜醅”其风味更是俱佳,其口感令人赞不绝口;其声名传之百里之外。民国时期独门独户的地方小吃,现已普遍得到了传承并以发扬光大。

    湟源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更是比比皆是。仅人文景观在丹噶尔古城的明清老街就有火祖阁、迎春门、演艺厅。将军府、文庙、诗人昌耀纪念馆、劝学所、县衙署、博物馆、洋行、城隍庙、拱海门等众多。真是丹城风雅意犹在,众星捧月耀丹城。

    县城东北处几十步之遥,有一处本地著名的风景旅游去处,那就是雄伟而气势磅礴的八宝山脚下的“北极山”。它呈三教合一的宗教神圣之地,即佛教、道教、儒教为一体。这在全国各地的名山宗教圣地中也是堪称一绝,独一无二。每年的六月初六这一天,万人空巷,在举行的“朝山会”上,北极山上人山人海,歌手云集,“花儿”漫山遍野,真是世外桃源遇故人,绝无仅有只一家。

    可惜的是,位于北极山上的佛教圣地“法幢寺”等一批丹噶尔城古建筑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没能逃过厄运,在宗教政策的改革中被毁于一旦。至今依稀留下了一些可辨的遗迹,残存下了一些让后人感到深深遗憾的凝固记忆。

    县城南二十多公里处,日月乡寺滩村的“东科寺”,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清朝雍正期间,由于固始汗之孙罗卜藏丹津企图恢复先祖霸业,与朝廷对抗分庭谋反,一时惊动上下朝野。雍正皇帝即派抚边大将军年羹尧将其叛乱平息。遗憾的是离丹噶尔城数百米的仅次于湟中塔尔寺的东科寺被战火焚烧并化为灰烬,八宝山下刀光剑影,火光冲天。寺院僧众几乎被诛连杀戮,尸横遍野。

    后来朝廷拨款,将东科寺从丹噶尔城迁到日月山下的寺滩重建,雍正皇帝并特意赐匾一块。东科寺历经战火,多次磨难,好多珍贵文物却早已荡然无存。

    时光飞逝,物换斗移,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党的宗教政策深入人心,得到了贯彻落实。政府拨款,民间捐资,将东科寺重新修缮,让东科寺焕发出了她的容颜,但往日那气势雄伟的东科寺已无法恢复原貌而展现给世人了。

    离县城西南十多公里处是距今将近二千年的“扎藏寺”,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寺院周围苍柏参天,群山环抱。从山顶处俯瞰,好似一条巨龙盘踞在此。寺院内香火不断,钟声响彻于古刹上空,整日不绝于耳。

    县城南药水峡109国道旁的宗家沟以及经房湾,其山清水秀,曲径通幽,令人心旷神怡,神情豁达。据史料记载以及好几十处的洞穴遗迹的考查,专家和学者推断很可能是古代部落女首领——“西王母”的居住地,这又跟古代昆仑文化有着一种神秘的关联。这些美丽、令人神往的传说,更是让宗家沟和经房湾披上了一层神秘而诱人的面纱,更是让湟源锦上添花,引人入胜而游客如梭。

    一个个美丽的传说;一处处秀丽的景观让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随着改革春风的吹拂,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今已非将昔比。丹噶尔古城在2009年中国最具民俗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的评选中殊荣第三。“小北京”这个古老而又充满着神奇的古城,迈出了青春的脚步,重新散发出幽香的春天气息,她将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她以崭新的容貌和姿态,迎接着慕名而来的四面八方的宾客和朋友。

    “湟源”——一个古老而久远的话题;一个古老而令人向往的地方,她将永远屹立在青藏高原上,并以她独特神韵的姿态而更加迷人。 

    古城的排灯有着悠久的历史,闻名全国,它最早为清朝时期贸易交流的灯箱式广告的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现已演变成了丹噶尔古城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每年的正月,其规模更是盛况无比,从明清老街的“拱海门”一直到“火祖阁”,各种形式以及各种内容丰富的排灯挂满整个的明清老街,有数百米之长,让游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显现出了一派节日的浓厚气氛以及太平盛世时的华丽景象和万物复苏之姿态。丹噶尔排灯现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加以保护和开发。近年来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特别是在央视一套专题栏目的登陆,排灯这门独特的艺术瑰宝更是传之于千里之外。众耳皆闻。

    友情链接